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公务员考试结束后,肖琳(化名)走出考场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了句:“重在参与。”
肖琳是一所211高校的研二学生,面临毕业的她原本没有计划考公务员,但这几年频繁看到新闻对996的报道,以及已经工作的同学对公司“钱少事多”的吐槽,加上身边越来越多跻身公考大军的同学。肖琳突然觉得,公务员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出了考场后,肖琳知道自己今年是考不上了,但接下来各地的省考市考她都要去试试,争取早日“上岸”。
要不要进入“体制内”,一直是年轻人们热议的话题。
体制内可得到安稳生活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平均竞争率为61:1。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为139.46万,平均竞争率比仅为33:1。
短短四年,考公务员的难度已然翻了一倍。即便如此,仍旧有一波接一波的年轻人努力想挤进体制内,捧上“铁饭碗”。
有这样一份报告,也让很多人震惊。在北京大学官方发布的《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所取样的9904位北大毕业生,有近50%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
连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的学子都有一半选择在体制内奋斗,不得不说体制内工作已然成为当下毕业生的择业趋势。
尤其是在去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倒闭、裁员、失业的新闻不绝于耳,每一则新闻下面都是一个失业的人,甚至是一个失去支柱的家庭。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做生意也好,打工也罢,都有太多不确定性。而体制内也许不能带来大富大贵,但只要你是堂堂正正考上的,认真工作生活,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能拥有相对安稳的生活。
体制外或可成就精彩人生
“体制内工作,一眼望到头,没什么新意,迟早要被社会淘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年轻人不该过早安定下来,安逸会让一个年轻人丧失斗志,平庸一生。一些“过来人”会建议年轻人先到社会上闯一闯。
因此也有许多年轻人,不愿按照父母的要求进入体制,反而选择那些新兴的、父辈甚至从未听闻过的职业。此外,自主创业也是时下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年轻一代充满自信,渴望在擅长的领域证明自己,证明即使不抱着“铁饭碗”也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恰恰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
褚时健离开体制,造就价值上亿的品牌“褚橙”;任正非离开体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华为;俞敏洪离开体制,开创中国第一教育新东方;马云离开体制,建造了宏大的阿里王国……如果这些人当年向往安逸的生活,留在体制内,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的成绩和贡献。
时代在变化,体制内的稳定也可能在20年后会被打破。而体制外,是天高任鸟飞的一片天地,强者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谱写辉煌。
体制内早已不是庸才的避风港
事实上,如今的体制早已不是庸才的避风港,想进入体制已经越来越不容易。逢进必考是不可避免的流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考、省考,竞争甚至比高考还激烈。准入条件相当苛刻,许多岗位要求研究生、基层经验,甚至还得是党员,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
袁飞(化名)这两年刚刚考公上岸,成为一名乡村公务员。平时的工作就是为群众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一接到电话就得立即赶去处理事情,哪怕是休息时间,加班到深夜也早已是常态。
世上哪有那么多钱多事少的工作,只是很多人没有亲自经历过罢了。
体制内的年轻人,想要升职、想要获得话语权、想实现自我价值,所要面对的难题、要处理的复杂关系,并不比体制外轻松。一群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才走到这里的人,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并非在体制内就能轻松惬意,体制外也未必就能混得风生水起,年轻人究竟要不要进入体制内,应该视自身的条件和追求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