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人才报
人物名片
刘安兴,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技师,福建省技能大师,南平市劳动模范,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实践指导教师。
武夷山有几万人从事和茶有关的工作,刘安兴便是其中之一。不少茶人都认识他,很多人做出好茶,都想给他尝尝,希望得到他的点评或首肯。
岩茶制作的全过程,会在刘安兴脑子里像看电影似的过一遍。经他品鉴改进后的茶会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所以低调的制茶人刘安兴能在行业内名声鹤起,大抵因为他可以做出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好茶,大名鼎鼎的曦瓜壹号、五星大红袍等名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他的手制茶,代表着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及口感滋味的极高标准,广受各界精英人士的赞许和追捧。
视茶若宝,刻苦钻研成就岩茶大师
在武夷山茶业行当里不少人叫刘安兴“师傅”。的确,在武夷岩茶的江湖或道场里,刘安兴是名副其实的师傅。
1971年生人的刘安兴与武夷岩茶结缘于武夷山岩茶厂。沉浸在武夷岩茶中30年,他对各款武夷岩茶了如指掌,他认为武夷岩茶每一款都有自己的品性,乃至性别。
实际上,他与武夷岩茶的缘分从他出生开始已缔结。刘安兴的父亲是一位钟爱岩茶之人,曾在国营茶厂任职副厂长,负责监管、监制生产大红袍,对岩茶颇有了解和见地。刘安兴自小受父亲影响,在耳濡目染的家学熏陶下,他的心中已播下一颗“岩茶”种子,生根、发芽,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成为大师的典范之道并非一日可达,除了筋骨之劳苦,还需要名师贵人的指点教导。初入茶厂的他,曾先后向前辈郑先祥、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学习请教,获益匪浅。多年制茶过程中累积下的丰富经验,使刘安兴对山场原料、技术把控的综合能力越发精进,成为造诣精深的岩茶大师。
除却父亲的家传、师傅的言传身教,还有自己的刻苦和灵性。每年4—5月做春茶的季节,认真、专注、执着于做茶的刘安兴一天睡不到三五个小时。从下午一直忙到第二天黎明是常态。因为爱茶,刘安兴把每棵茶树都视为天赐的宝物,把每款茶的制作都看做自己孩子的成长。
专注岩茶的同时,刘安兴兴趣爱好广泛,通过绘画等业余爱好,拓展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再将这些应用于制茶。
“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机械制茶两者间能谋求平衡,取长补短,在各个制作步骤中有机地结合。如此,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外在不可控的条件对茶叶本身造成的影响,让每年制出的茶叶都能拥有相差不大的稳定品质。”刘安兴说。
能让高手林立的武夷岩茶江湖认可,单凭好的正岩山场、核心产区茶园和当家品种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离不开制茶的真本事。
2006年,刘安兴被评为国家一级技师评茶员;2010年被特聘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2012年武夷山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制茶工艺师;2013年南平市政府授予南平市第一批特级制茶工艺师;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第二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武夷山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专家;2017年入选第三批福建省技能大师,被评为南平市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聘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实践指导教师……
沉迷“鬼洞”,开发并保护珍贵名丛
刘安兴是卓越非凡却又朴实无华的岩茶大师,他对武夷的山水和岩茶始终保持着无以复加的热爱。
“鬼洞”是武夷山很有名的正岩核心山场,不仅是因为小气候环境好,更因为这里的原生茶树品种保存得好,被誉为“武夷岩茶的基因库”。
武夷山“鬼洞”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洞”是“洞天”的意思。它夹藏在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西北向由低至高呈一条狭长的幽邃峡谷,两旁峭壁耸立,谷中茶树从高处向低处蔓延,一直冲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树和小乔木茶树,这里是武夷山菜茶种群最多的天然茶园。
20世纪80年代,武夷山肉桂茶开始走俏,许多茶农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开始砍掉各种老枞,大面积改种肉桂。刘安兴发现“内鬼洞”里不光有老枞水仙、矮脚乌龙等名丛,还有许多独一无二的名丛,他一见钟情,满眼尽是“瑰宝”。
“这也许就是我与‘内鬼洞’的缘分吧!”这些茶的品种深深震撼了刘安兴,他感觉每棵茶树都像自己孩子。
“内鬼洞”800多种名丛,他一株一株地观察、采制、研究、选育。置身于“内鬼洞”,刘安兴有时能静静地呆上一整天,他对着一棵棵茶树观察、思考,仿佛是对着自己的孩子,想去抚摸、爱护它。
“‘内鬼洞’作为武夷山茶树的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我们这代茶人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很好地保留传承下去。”在刘安兴与名丛为伴的日子里,有过开心、苦恼和困惑,但始终没有怀疑过这个念头。
2000年已是武夷山知名茶企技术总监的刘安兴,依然没有离开“内鬼洞”的名丛。一位徒弟回忆道,刚进厂时,一株名枞的茶叶只能出这么一点东西,就几泡茶甚至泡一下就没有了,他们感觉只有做大批量的茶才会来钱更快些,有量才能诞生经济效益。然而刘安兴不为所动。他沉下心来,请教茶叶界的各位前辈,与同行探讨,查看大量史料。多年的沉淀使他对“内鬼洞”名丛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内鬼洞”的母树铁罗汉、红孩儿、老君眉、醉贵妃、醉贵姬、过山龙、玉井流香等名枞的品性,他了如指掌。
目前,刘安兴所在的香江茶业每年可以做出“内鬼洞”的名枞60~70种。“内鬼洞”的名丛伴着刘安兴走过了几十个年头,有欢喜,也有遗憾。
欢喜的是,这些名丛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而遗憾的是,还有少部分名丛依然没能探清本质。面对这样的遗憾,刘安兴不急不缓,他说:“我最终要把‘内鬼洞’的茶都做上一遍。”
“‘鬼洞’这么多品种,如果都能单采单做,进行文字记录,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以我的年龄和精力,希望能去完成一部分。”刘安兴的目光中带着坚定。
其实,他还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就是要把“内鬼洞”封闭起来,还原茶树原始自然的管理,让这些珍贵的品种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尽心尽力,书写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1991年,刘安兴到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厂学习茶叶管理、茶叶生产制作及茶叶技术审评研发,之后一直从事专业工作,经过不断的钻研、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理论及实践经验。2006年,刘安兴出任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厂副厂长、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制茶师、审评师。
刘安兴生产制作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扩大了公司“曦瓜”“大王峯”品牌在武夷岩茶市场的占有率,在行业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为公司销售业绩的增长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也为武夷山市茶产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直接带动200人就业;带动茶农、茶叶合作社、茶企业发展;通过收购茶农的茶叶原料,直接带动茶叶基地建设面积13000亩;近几年年上缴的纳税额度连续被评为武夷山市茶产业纳税大户奖,位列武夷山茶产业纳税前三名企业。
在茶叶制作工艺创新和审评标准方面,刘安兴参与制定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 1545-2015标准,并负责实施建设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武夷山市年产200吨精制茶加工扩建。该条生产线为全国乌龙茶(武夷岩茶)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加工流水线。
在茶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从2010年起他参与规划了“武夷香江茗苑”茶旅项目,历经4年建设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项目于2015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2016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2016年5月18日试营业以来旅游接待人数远超10万人次,“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茶旅结合”的运营模式为武夷山茶产业发展书写新篇章。
作为一个制茶匠人,诠释好每一片茶叶才算不辜负天地山水的盛情;而作为一个造诣精深的制茶大师,除做好茶之外,还有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刘安兴便是如此——他在曦瓜制茶以外,还开班授课、参与茶叶品鉴会,传导茶叶文化与知识,让更多的人对茶叶的认识回归到茶叶本身,消除坊间谣传的神话与弱化,用公正茶人的态度让更多人得以正确认知。在教授学生时,他不仅授予传统制茶的专业知识,还引导学员构建创新思维。
“想要让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茶叶更加卓越,还得靠这些后人的创新。”刘安兴说。(通讯员 吕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