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让寿山石焕发文化内蕴——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郑幼林

    2020-8-25

    来源:海峡人才报


    郑幼林,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技能大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福州市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寿山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福建省技师协会副会长、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高级艺术指导。

    2019年3月,福建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2018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的郑幼林技能大师工作室赫然在列。

    “在众多的寿山石雕大师中,郑幼林是年轻一辈的杰出代表之一。”这是央视播出长达55分钟的《寿山石雕大师郑幼林》片子里,介绍郑幼林的一句话。

    郑幼林的雕刻技法独特、风格清新,寿山石作品不仅屡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金奖,还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012年,他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技能大师”;2017年,郑幼林工作室被评为首批“福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2018年5月,他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17年10月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民盟中央美术院主办,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禅趣石韵——郑幼林寿山石雕艺术展”,这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屈指可数的传统工艺美术界个人作品展之一,是奠定寿山石雕由工艺迈向艺术的一场展览。

    勤奋好学,立志做优秀的寿山石艺人

    走进郑幼林工作室,展示柜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寿山石雕作品。一面墙上,挂着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为他题写的“融古铄今”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其题写的“禅趣石韵”。

    “石出寿山,艺出鼓山”。1969年,郑幼林出生在鼓山脚下的“石雕之乡”。孩提时代的他,一有空闲就钻进雕刻作坊,帮匠人打打下手,极大地满足了好奇心。一晃眼,高中毕业了,父母安排他去厦门一家电器厂上班。终日枯燥的流水线让他厌烦,才一周,他就提着行李回家,决定拜师学石雕。

    正式拜师后,他很珍惜学习机会,一直是最积极的徒弟,第一个到师傅家里帮忙打扫,最后一个回家。

    然而,他的学艺生涯并不顺遂。学艺3个月后,师傅家里出了点事情,不再授徒了。在家里彷徨了几天后,他不甘心就此放弃,决定自学。

    20岁的郑幼林,有了明确的人生方向——做一名优秀的寿山石艺人。

    他从路边捡了一块加工废弃的峨眉石,依照自己的想法和师傅此前的教授开始雕刻,但凡无从下刀的时候,就去寿山石店铺找灵感。

    20世纪80年代,福州仅有两三家寿山石店铺,适合偷师和学习的地方并不多。尽管如此,几个月后,他的第一个作品问世了。

    他拿着作品战战兢兢地去寿山石店铺,希望行家能帮着点评一二。没想到,对方却看上了这个作品:“工艺不错!80块卖吗?”

    80块,在当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

    用一块就地取材的废料,换来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郑幼林知道,他选择的人生方向没有错——“我是有悟性的!”

    此后,郑幼林的艺术创作之路渐入佳境——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

    1995年,入行6年后,他前往新加坡举办个人作品展,大获成功;

    而立之年,入福建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再深造;

    ……

    渐渐地,郑幼林的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能随心“驾驭”各种寿山石,创作出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活灵活现的孩童等。

    在郑幼林看来,作品要有文化内涵,并且要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才富有鲜明的生活气息。他运用圆雕与高浮雕相结合、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技法,在传统造型布局上敢于追求诙谐、夸张的生活气息,展现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有的艺术韵味。

    “要‘俏色巧雕’,即运用石头内部色泽的变化,再把对世间美的理解融入原材料里,加以雕刻”。在郑幼林的雕刀下,作品呈现当代审美标准,细节刻画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越过视觉,直抵心灵。

    独具匠心 ,将儒释道文化融入作品

    一位优秀的雕刻艺术家,首先要具备娴熟的雕刻工艺,但仅有“术”,只能称作“匠”,不能成为“师”。

    大师的背后,必须兼具“艺”与“信”。“艺”为艺术修养,雕刻家必须有深厚的艺术积淀和独到的艺术品位;“信”为理想和信仰,直达人心的作品,必须有穿越时光的共同信仰,才能历久弥新。

    随着岁月的积淀、阅历的丰富,郑幼林越来越追求精神的皈依、灵魂的完满。于是,弥勒成了他钟爱的题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佛”,在郑幼林的眼里,弥勒兼容天下、空灵超脱、喜乐欢愉,是他心之念之的人生境界。

     “弥勒满腔欢喜,忘我且宽容,已到无为何需禅的化境。当下的纷扰红尘,正需要这份淡然和心静。”

    郑幼林沐手所刻之弥勒不是一般概念的佛,而是阔胸圆脸、体态舒展、开怀逍遥、充满欢喜的佛,投射了人间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宽容、亲善、智慧、诙谐、轻松。

    “我希望,看到我的弥勒作品,那一刻是恬淡和愉悦的。”郑幼林说。

    艺贵在新,而技艺在不断变化中趋于成熟,逐步成法。就郑幼林雕刻的弥勒而言,这些不变化的部分就是其相应的法相规制和内涵:或豁达、或包容、或童真;而变化的则是弥勒形象创造过程中弥勒与作者心灵刹那间对话的灵感,以及由灵感而生成的独特表现。

    除了欢喜超脱,他还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寻觅天道机趣与雕刻技艺圆融一体。

    作为寿山石雕界中青年的中流砥柱,郑幼林以巧夺天工的构思和娴熟的雕刻技艺,创作出数量颇多的当代田黄石雕精品,也因雕刻田黄作品数量较多而被石雕界和收藏界称为“田黄专业户”。

    他不仅精通各种雕刻技法,而且将传统美学、西方美术理论、中西方哲学融入寿山石雕之中,创作出系列技艺精湛、艺术品位高雅的寿山石雕佳作。在他的作品中,珍贵的田黄石必须惜石如金,尽可能保留石头天然的美丽。

    郑幼林最满意的作品,并非斩获大奖的原创,而是优化他人雕刻成品的作品。

    他曾买过一块寿山石,石料非凡,天生丽质,但工艺不仅没有为石料增色,反而掩盖了石料的光华。购进后,他对石料做了改动,保留了石料的8分,去繁就简后,光华四射,脱胎换骨。

    他说,也许,这就是寿山石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建言献策,传承保护寿山石文化

    对于郑幼林来说,每件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都有一段故事,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眼中,每次创作都是一种全新体验。

    如今,寿山石雕承载了商业性,有很大的市场诱惑。郑幼林希望让寿山石雕艺术彻底回归人性,回归到艺术本身。“这几年,我更多的是学习如何把传统技法和诗词歌赋、西方传统美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创作中对事物、人性和艺术有更多的思考和积累。”郑幼林说。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郑幼林致力于把寿山石雕传承带进高校。作为福州市政协委员,他积极为寿山石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

    他多次在提案中建议,设立福州寿山石雕刻艺术创意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创意研发设计推广;集聚行业优秀的雕刻艺术家,共同研究推进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创新、创意工作;加大力度做好雕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设立聚匠寿山石雕刻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定期邀请有关印石收藏协会来榕,开展寿山石雕刻艺术创意研讨会、鉴赏会;适时在中心举办寿山石雕刻艺术创意大赛和作品展,鼓励雕刻人员大胆创新、创意,开展现场技艺擂台比赛……

    针对福州目前大小不一、布局零散的寿山石交易市场,郑幼林和30多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提出在晋安区选址兴建大型寿山石雕刻艺术城,集展示、销售、研究、传承、拍卖等功能于一体。他还建议,在高校开设雕刻艺术专业或高级研修班,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辈。

    值得欣慰的是,由郑幼林牵头倡导的寿山石创意研究中心已经成立,闽江学院设立的雕刻研究所也已挂牌,这将推动寿山石雕刻艺术进一步走向大众,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把闽都特色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而郑幼林的创作之路未曾停下脚步。“未来我的作品将更多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生活中提炼要素进行创作。”郑幼林说,他最近常在思考如何从短暂有限的生命里,体现无限的价值。未来,他将更多地把作品寄托在山水、田园之间,注重山水自然与人的融合,把作品变得更有情怀。

    郑幼林有一幅著名金石书画家潘主兰题写的字——“花如解语殊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用精致的木框装裱挂在墙上,每每注视,总提醒着他静心走进石头的世界。

    “石头有着壮丽多姿的形态,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应该让它们焕发出应有的文化内蕴。”郑幼林如是说。(通讯员 吕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