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北斗将星”王飞雪:愿付一生挚北斗

    2020-6-30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北斗第55颗,也是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26年,55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成。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55颗北斗“出道”的背后,还有一个中国当之无愧的“天团”级别的队伍。

    这支队伍中有一颗北斗将星,就是福建龙岩长汀籍的王飞雪。

    王飞雪,龙岩长汀人,1982年至1988年就读于长汀一中,8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于1999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生导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顶层设计专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中美、中欧、中俄卫星导航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TWG)专家,863专家,专业领域多个期刊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委。

    北斗的一颗将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和军队时空定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技术挑战性。王飞雪从1995年起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是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带领团队从3个人的课题组发展为近300人的北斗建设国家队,承担完成数十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装备研制任务,突破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中多项制约性的关键技术瓶颈,被北斗系统总师孙家栋院士誉为“李云龙式的团队”,为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愿付一生挚北斗

    1971年出生的王飞雪,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那时他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得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工程地面设备研制遇到重大技术瓶颈后,王飞雪和2名同学主动请缨,创造性地拿出一套全数字快捕精跟技术方案,“冒昧”地闯进我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芳允的家中,请求承担攻关任务。而这个曾被一些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方案,被他们历时3年、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中一举攻克,成功研制出北斗一号全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突破了长期制约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工程的瓶颈,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那一年,24岁的王飞雪声名鹊起。

    与北斗结缘后,这一干就超过20年。这些年里,王飞雪不但是北斗的见证者,更是奉献者。在新华社报道中曾这样描述这位“北斗功臣”:“在北斗问天征程上,每一个耀眼的年轮、每一座矗立的丰碑,都镌刻着一个名字:王飞雪。”(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