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技之长,何愁不能就业?总理教你“找工作”的背后,精准地点出了目前“就业难”的一个核心问题所在——劳动者缺乏“转型升技”,面对岗位需求往往“有心无力”。
职业技能培训,究竟存在哪些“软肋”?劳动者提升自我技能之路上,又有哪些“绊脚石”……这些话题,引来了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热议。
现状
“就业难”陪伴“技工招聘难”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当“就业难”出现时,“招工难”总是伴随一旁。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近年来技工求人倍率一直维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维持在2以上的水平。
就在今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工”“机修钳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冲压工”等15个职业短缺程度加大,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
调查数据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为此,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并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今年,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由此可见,“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这两个关键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人社部
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将超过1700万人次
5月23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人社部职业技能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立新表示,为了扎实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人社部将以企业职工为重点,面向广大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年培训1700万人次以上的目标任务。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用3年时间,统筹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补贴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经过共同努力,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超额完成全年1500万人次培训目标,培训人次和资金支出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来,各地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持续推动提升行动实施。
据张立新介绍,下一步,人社部大力开展以工代训。拓宽以工代训范围,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以工代训,支持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支持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各类企业开展以工代训。
指导各地逐步恢复线下培训,做好线上线下培训的融合发展。要求各地根据部署,适时开展线下培训、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竞赛等各项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服务”主题,组织好全国12333咨询服务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送训入企,送政策到劳动者手里。此外,强化督导推进工作,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各地用足用好专账资金,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技能提升——
全总呼吁: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两会期间,全总提交《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头发言,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投入机制,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不仅如此,还要健全技能评价方式和技术等级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代表委员之声]
许启金委员: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收入水平
在许启金委员看来,现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的技能跟不上高端设备、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发展和要求,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有些“跛腿”。
许启金呼吁,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报酬。缩小地区、行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差距,提高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
陈荣书委员: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
陈荣书委员建议,改革现行的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行政管理人员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打通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促进职工成长成才。
陈荣书提出,要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将工程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贯通的经验做法尽快推广到各行业、各领域,建立起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两种通道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管理机制。
——高职扩招——
民建中央建言:打造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平台
民建中央的调查显示,目前,职业教育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调研发现,种种制约因素依然存在,职业教育现代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此,民建中央递交大会发言,呼吁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以高质量的职教发展促进新动能培育和产业升级。
首先,加快《职业教育法》修法进程,直面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理顺职教人才成长通道,进一步理顺学历上升通道。
此外,引导各地出台相关规定,搭建技能人才在城市尤其是制造业集中地区落户的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根据职工专业技能、技术经验以及实际贡献提升待遇水平,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改善收入分配制度。
民建中央强调,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平台,捕捉劳动力缺口较大或预期会扩大的领域,相应地增设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技术技能前沿的专业,特别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相关重点领域的学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代表委员之声]
胡卫委员:源头缓解招生失衡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看来,要做好新一轮高职扩招,需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扩招工作机制,确保学生“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
胡卫委员建议,适当扩大有接受高职教育意愿的产业职工招生比例,从源头上缓解不同地区、院校及专业之间的招生失衡情况,遏制院校扩招的短期行为。
此外,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各地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弹性学制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实际扩招人数给予教学及生活设施基建专项补助。(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