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人才报
宁德市周宁县,位于闽东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称。
曾经,深山里的周宁人不论成败浩浩荡荡勇闯上海滩。如今,骨子里敢闯敢拼的精神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但这一次,年轻人们选择了回乡创业。
从2015年至今,这个人口不到20万的小县城,已有145名登记在册的大学生返乡打拼,其中 78名大学生成功熬过3年“创业魔鬼期”,实现了创业“小目标”。
他们或隐匿于深山,养殖珍禽,成为“新农民”;或抓住机遇,开拓新领域,成立公司,成为管理人员;或改革创新,自主研发,手握多项专利,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他们用矫健的步伐,实干的精神,开拓出一条条成功之路。
为何这个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区县城,能够有如此高的创业成功率?来一起看看这三位创业者的故事,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魏须增:深山养珍禽,带动一方百姓
3月25日,在周宁县咸村镇茶广村,27岁的魏须增走进孔雀棚喂食,30多只机灵活泼的蓝孔雀,不时发出高亢的叫声。
1992年出生的魏须增,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上海从事钢贸行业。偶然中他听到理发师聊到养孔雀利润高,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觉得我对农村有一种依赖,感觉自己迟早要回到农村去的,那就回乡养孔雀吧!”魏须增说。
为此,魏须增前往广东、江西等地考察,2017年初,他回乡创业。在镇政府的协调下,魏须增承租了村民近23亩的荒山,引进了50只孔雀苗,一边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一边自学养殖技术。
“从养殖开始到目前,孔雀已卖出近2000只,现在只剩下30多只种苗孔雀,可以说‘蓝孔雀’变成了‘金孔雀’,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了我更大的决心继续做下去。”魏须增说。
此后,养殖基地又陆续迎来鸵鸟、大雁、绿头野鸭、火鸡、珍珠鸡等12种珍禽,俨然变成一个小型“珍禽园”。
如今,魏须增不仅养殖技术成熟,还练就了“孵化育苗”技术,他颇为自豪地说:“孵苗存活率可以达到95%。现在基地珍禽存栏有3000多只,我打算再扩建40亩,引进非洲鸵鸟、红腹锦鸡等珍禽,扩大养殖品种和规模。”魏须增还计划将基地打造成休闲旅游农场,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江华丹:回乡办快递,拥抱电商热潮
3月15日,在周宁县西环路29号申通快递店面,总经理江华丹正在打扫仓库,为即将到来的一车快递件做准备。很难想象眼前个子小小的姑娘,是一位资深快递从业人员。
2012年,读大四的江华丹回到周宁县实习时发现,快递行业发展快速,而周宁县还没人承包申通快递。于是一毕业,她便加入这个行业。
刚开始,江华丹租下50平方米店面,既当仓库,又当公司总部,员工就是她与丈夫。刚开始,每天货量很少,入不敷出的情况时常存在。后来,江华丹申请拿下申通快递周宁片区经营权,她凑了50万元采购了2辆运货车,扩大店面至100多平方米,招聘了十几个快递员,还成立了快马驿站,开拓了周宁8个乡镇快递点。
在县人社局的帮助申请下,江华丹获得宁德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1万元奖励。与此同时,江华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考取了高级快递从业资格证,成为目前周宁县唯一获得该级别资格证的快递从业人员。
如今,随着周宁人网购热情的高涨,江华丹的快递公司日均入库的包裹量比创业之初涨了13倍不止,公司员工也由当初的2人发展为20多人。“公司总部每天都有出数据,包括及时揽收率、差评率、小件员评分等10项指标,我们的排名几乎每天都是福建省前十名,宁德市第一名。”江华丹颇为自豪地说。
陈森永:自主研发,创新父辈产业
这几日,陈森永忙着穿梭于三明、厦门、抚州等多地企业,跟踪监测自己新出的设备。“每一个新设备往外销,我们都要盯紧,记下客户反馈的修改意见,促进新技术的研发。”陈森永说。
2014年大学毕业后,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陈森永回到周宁县龙潭开发区父亲的破竹老厂里,专门进行产品的升级和生产线改造。
“竹制品设备发展比木制品设备落后了至少10年,而且目前同行多以个体工商户的模式经营,规模较小,没有先进加工设备,部分技术内容外包,也没有全面的研发团队和很强的研发能力。”陈森永说,竹制品设备可研发的方向太多,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增加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以此降低人工成本,这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2016年12月,陈森永成立公司并组成7人研发团队。1年后,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数控锯问世。“同样的生产量,原来一天要50多个工人才能完成,有了数控锯之后只要10个人。”陈森永说,数控锯为他赚来1000万元的资金,使得第二年研发经费得到保障。
2017年,陈森永投入200余万元,上线数控激光切割机生产线,升级了双身筷成型削尖一体机、竹坯料数控锯,还研发出数控破竹机、自动锯板机等自动化设备,填补了当前市场上的空白。经过2年多的打拼,陈森永的公司目前获得专利12项,年产值近5000万元,研发团队也增至12人。
周宁团县委书记刘少燕说,当下,创业乃是破解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之一,如何让学有所成、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成为周宁县经济发展的一支力量,一直是周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为了“燕归来”,周宁县精心筑好巢,出台《周宁县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成立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在大学生创业场地、资金、培训、生活等方面予以扶持。
周宁县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国全介绍,根据周宁县大学生创业现状来看,选择创业的多半出身寒门,他们有着一腔改变自己命运的激情,但是在启动资金、创业规划、团队合作上存在诸多困难,周宁出台的政策,为返乡大学生创业解决了难题,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夯实了基础。(通讯员 黄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