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田新华:医者仁心,做有人情味的医生

    2019-4-16




        人物名片

        田新华,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市拔尖人才;现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外科教研室主任、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首批医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专长于神经系统创伤救治、伽马刀临床治疗、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各类肿瘤的微创手术。


        人物声音

        田新华说:“没有人人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这句话应成为鞭策每位医疗工作者的警句。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助力厦门的总体医疗水平持续提升,把爱国和敬业统一在每一天的奋斗中。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现代医学科技最前沿的成果,获得精准的医疗、优质的服务,享受美好的生活。”


        人物故事

        “钢铁侠”:每周至少做3台手术


        初见田新华时,他刚刚结束一整天的门诊。“从早上到下午,除了中午休息1小时,今天总共接诊了将近50个病人。”他收好东西匆匆离开,看见夜幕已经降临,又快步赶往病房——等待他的是一位脑动脉瘤二次破裂的危重病人,已经陷入昏迷。这台难度很大的急诊手术将由他操刀。


        对田新华来说,在门诊忙碌了一天之后,还要赶往病房和手术室投入下一场工作,是习以为常的事。除去门诊,他每周最少3台手术,且大都是难度大、时间长、情况复杂的病例。遇到急危重症,不管是凌晨几点还是刚结束工作,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抢救现场。田新华将一周的行程娓娓道来:周日,他在杭州参加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赶回厦门时已是周一凌晨,短暂的休息后,清晨又站上手术台,完成动脉瘤夹闭手术;周二,是一场更加复杂的脑膜瘤手术,他用内镜在微小错综的脑血管中找到缝隙,将脑顶深部的肿瘤一点点切碎、取出;周三白天门诊过后,晚上“加班”做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手术;周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又是一处耗时近6小时的“战场”。


        “对于一名外科医生而言,40到55岁是黄金年龄。我现在就处在职业的最好时期,应该珍惜当下。”53岁的田新华说,要将潜力全部挖掘,奉献给患者和社会。他曾被人称作“钢铁侠”,创下连续36小时往返两地、分别为三位患者手术救治的记录。“尽管辛苦、繁忙,但我真心热爱工作,喜欢做手术,无悔自己的选择。”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如今田新华在技术水平、治疗经验、手术心态等方面,都已炉火纯青。


        推动学科建设,带领科室跻身“国家队”


        神经外科,是一门高风险、急重症多、工作强度高的学科,既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求足够的经验积累。田新华是“海归”医生,在毅然回国的选择背后,是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如何培养年轻的本土医护人员,田新华有着自己的方法——每两周一次科室年轻医生培训、每月举行一次科室医护全员会议等业务学习,等等。


        神经外科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如今,整个科室共有18位外科医生,专科护士50余人。神经内镜、神经血管介入、伽马刀成为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三张过硬的名片。去年,科室团队手术工作量再创新高,达到1738台,其中全省唯一一台头部伽马刀,年完成近300例次治疗。


        在持续推动学科建设并与科室的共同成长中,田新华见证并助力着厦门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2004年,田新华来到彼时还是教学单位的厦门中山医院,当时科室、医院和全市的医疗行业,都存在在各种局限和短板。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才梯队的逐渐完善,14年后的今天,中山医院及厦门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软硬件医疗设备,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田新华的带领下,今年,全省首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中心落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而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也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优势的专业学科。同时,田新华担任厦门大学本科生的带教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外科教研室主任,为医疗行业培养后备军,多次获得优秀导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


        田新华说:“2004年,我结束了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的学习,回到中国,选择了厦门,既是为实现自己的医者理想,也是心底里想要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十多年来,我从一名教授成长为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见证着厦门不断前进的整体医疗水平,为厦门拥有越来越多的新医院、新医疗项目和民生工程而欣慰和骄傲。”


        “陌生人”的微笑是感动是工作动力


        在治疗中,田新华总是用很多时间与病人沟通,全方面交待病情、告知治疗选择、讲解手术风险,有时还悉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替患者分析出最佳方案。他的敬业和关爱几十年如一日。


        田新华说,走在路上,常常会迎面遇见一些打招呼的“陌生人”。这些陌生又熟悉的面孔,都曾是他的病人或病人家属。虽然记不清这些微笑的脸,但都令他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是作为医生才能收获的一种独特的感动,是我们的工作动力”。


        他的门诊里有不少复诊患者,其中一个小男孩令他印象深刻。在多年前的急诊室里,这个男孩的头部损伤严重,现场非常危急。他用最快的速度确认手术方案,把男孩从死神手里夺回,但一道弧形的伤疤从此留在男孩的头上。最近的一次复诊,小男孩的健康状况良好,但绞着双手、面露愁容。经过耐心询问,他得知男孩是苦恼于头上的疤痕影响了美观。田新华和蔼地抚摸男孩头上的疤痕,慢慢安慰和开导他:“要遮住疤痕很简单,你想象以后,可以留长发、梳背头,更帅气!”交谈间,小男孩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从医31年来,田新华经手数以万计的病人。很多患者在康复之后回到了正常生活,都把他当成朋友对待。打开手机,他的微信好友近3000人,点赞和问候源源不断,都是来自诊疗中主动添加他的病人们。


        “要有温度、有情义,做有人情味的医生。”田新华说,这不仅是医者仁心,更是他对医疗事业无悔的追求、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无尽的热爱。


        2018年4月,田新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厦门市仅有的两位获得者中的一位。(摘编自公众号“厦门市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