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张其清:在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2019-3-26




        张其清,福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其清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技术、控缓释药物制剂研究;立足福大工科特点,助力地方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创新;获省部级科技奖18项,荣誉奖21项。

        

        天道酬勤,科研成果丰硕


        1954年,张其清出生于福州市晋安区,家中有6个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大,虽然从小承担繁重的家务,但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张其清天资聪颖。上小学时,他是班长,老师要求组长要到班长那里背诵课文,张其清没有复习,但听组长背完后,他再到老师那里背诵时,错误不会超过3个字。


        张其清高中念完后,因为家境困难,进入福州油墨厂工作,在厂里工作4年多,被评为“福州市轻工业系统先进个人”,获得推荐到厦门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学习的机会。


        当时政策规定,工作满5年后,就可以带薪上学,但张其清及家人决定:放弃工资,上大学!


        1975年,张其清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学习,厦门大学课程紧张而忙碌,每日都有大量的考试,工农兵大学生们基础参差不齐,一些同学承受不住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到3个月就有1名同学选择退学。


        刚开始,张其清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为了不落人后,他没日没夜地学习;为了不打瞌睡,张其清每日喝中药提神。


        付出超出常人的勤奋和毅力,张其清1978年大学毕业时已经成为全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原本视力很好的他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1978年,第一所国家级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张其清被上级分配到这里工作。


        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工作却是生物医学方面,张其清有诸多的不适应。第一次旁观老师给狗做静脉插管,看到血飞溅起来的时候,张其清一阵眩晕。


        为了适应工作,张其清写信给厦门大学的老师,拜托寄一套生命科学系教科书,自学学完外科学、内科学、解剖学、肿瘤学等各类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此外,张其清还到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生物力学班学习专业知识。


        1989年,张其清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


        1992年,张其清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2年后,再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同年,他被天津市授予“第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


        晋升为研究员后,张其清开始带研究生、博士生。1997年,张其清成为博士生导师。也是在这一年,张其清获得了诸多荣誉,他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渴求知识的脚步并未放慢,此时的他,为了学习更多知识,想报考全职博士,有人劝他:“您取得的奖项、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可以读在职博士,为什么要大费周章?”


        张其清不理会闲言碎语,专心备考,1997年考入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攻读博士,并于2000年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就读博士期间,他还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药学院做了半年访问教授。


        天道酬勤。张其清围绕由意外伤害生理功能减退和创伤“防”和“治”开展研究,先后进行了有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引导组织再生材料,控制释药物制剂、组织工程化的人工器官、3D打印等相关工作,并获得了不少成绩。


        截至目前,张其清创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研究室和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有169项,申请专利208项,授权131项,发表论文508篇,被引用次数有12000余次,获批国家三类的医疗器械证注册证8个,卫生许可证1个;培养了博士后2名、博士生51名、硕士生290多名;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天津市发明专利金奖科技奖等34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首届优秀企业经理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及成果转化奖等26个荣誉;三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产学研一体化,为国为乡建功立业


        张其清常说:“搞科研基础必须扎实,才能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产品为大众服务,才有科学价值!”


        2003年,全国爆发“非典”疫情,北京是重灾区,各地人心惶惶,正在厦门出差的张其清接到国家派的应急任务——参照样品研制抗“非典”的产品。接到通知后张其清毫不犹豫地丢下手上工作,立马买了机票当晚飞往北京。


        到单位实验室后,张其清组织人员日夜不休地研制药品,历经1个月,研制出抗“非典”药品。抗“非典”药品的问世,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有记者采访张其清:“害怕在‘非典’期间被感染吗?”张其清说:“如果研制出来的药可以救活千千万万的人,死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心系家乡发展,2003年,张其清在福州市晋安区成立了博特公司,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主要研制再生组织引导组织材料——医用胶原膜,市场前景广阔。


        2002年开始,张其清在厦门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并兼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及材料学院副院长,为厦门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药理学、药化学硕士点,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6年后,张其清建立了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生物信息与处理硕士点。


        2010年,张其清在芬兰做访问学者期间认识了3D打印方面的专家。通过交流与学习,他发现3D打印技术用于生物材料产品制造,是使修复外科向个性化、精准化发展的一场变革,决定引进芬兰3D打印团队回福州。

    2013年,张其清决定落户福州高新区海西园。2014年5月,张其清创建的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西园留创园正式揭牌。


        张其清领导企业从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出发,准确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方向,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吉特瑞民族品牌产品。


        他不断引进、培养人才,发展融资合作,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充足的技术、平台和资金保障,持续树立吉特瑞在引导组织再生(GTR)领域的领军地位。


        他始终致力可吸收GTR材料的标准化、国产化和品牌化,开发出针对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等引起病缺损修复的胶原基GTR材料产品,并创立了吉特瑞民族品牌,打破了进口产品垄断。


        同时,张其清还注重人才引进,通过国家外专计划、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等,从欧洲引进了3D打印和医学领域专家6名,从国内引进了生物材料领域专家1名,实现了国产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国际接轨。


        张其清围绕科技发展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制定出资金筹集策略,以公司作为牵头或主持单位承担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海洋渔业局示范项目、福建省经信委批准的重大技改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或课题,得到政府科研资金资助并通过融资不断开发创新型新产品。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国内医疗需求,因地制宜,结合福建“山海资源”特色,他充分利用虾蟹壳、贝壳等海洋废弃资源,开发出两种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提高了原材料附加值,并有效解决了海洋资源废弃物的污染问题。


        张其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新篇章。(综合自“高新福州”公众号、“八闽经理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