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这类人才急缺2200万

    2019-1-16


    来源:新华社


        每年春节前,在我国的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由于工人提前回家过年、选择返乡就业或跳槽等原因,企业都会经历一波季节性的用工紧张。

        与往年相比,今年节前的用工紧张情况出现哪些新变化? 

        招工难,机器“睡大觉”
        浙江绍兴某服装加工厂厂长竹丽说:“订单已经排到5月份,马上就要到春节,为了不耽误交货,近期一直在组织工人赶工,却因为工人缺乏,许多机器都空着。近期员工招不到,现在就把500台机器都停了,给员工的工资也都在5000~8000元左右。”

        因为招不到工,机器只能“睡大觉”。原本应该是繁忙赶工的车间,只能变成落满灰尘的仓库。 

        竹丽说:“有点着急,有点可惜,都变仓库了,设备也闲着没用。工人难招,特别是年纪轻一点的,很难招。”

        在珠三角,一些制造企业的员工更是只能拖到年后才能休假。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员张克松说:“有2个培训员,一个年后休假,一个年前休假。缺人还可以通过轮休来保证生产,最让企业头痛的是,春节返乡后很多工人不再回来了。”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曹世良说:“回去过年后再能回来的工人大概80%左右。为了留住工人,不少企业只能靠提高工人待遇。”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博源表示:“每一年春节前,都给员工找好大巴送他们回去,过完年又到员工家乡去接他们,他们每月的工资有6000~7000元。”

        范博源介绍,近五年来,服装加工物料成本上涨大概在10%左右,但是人工成本的涨幅则达到35%。范博源开始扩大智能制造规模,希望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工人短缺的问题,提升企业利润。

        升级产线容易,技术工人难寻
        近年来,不少像范博源这样年轻的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机器代替人,解决用工难题。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些企业在实践后发现,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

        一年前,范博源投建智能车间,专门用来生产厨房灶具。原来灶具冲压模板等生产环节很容易割伤操作员的手,一直很难招到工人:“以前一条流水线必须要20~30个人工,现在只需1人就可以。提高产能,这个机器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普通工人招聘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那就是懂这套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现在企业不仅要花钱买设备,还要花钱培训工人。

        “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非常紧缺,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范博源说。

        在厨房灶具行业干了17年的金松,目前在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刚刚完成3个多月的培训。厂里已经有五个人初步通过培训考核,但想要满足生产需要,还得继续培养人才。

        金松说:“现在市场上能操作机器的人员很难招到,公司出大批资金各方面培养人员。”

        在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智能化生产线让原本需要8位工人的岗位减少到3位。但是负责人说,普通工人不愁,但技术工人存在大量缺口。

        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封兴表示,公司目前有两种人才需求,即智能制造设计人才和应用端人才,需要现有的这些人才快速学习,来适应新的智能制造。

        从“会操作”到“能学习”,技工短缺急需补足教育短板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用工缺口呈现出结构性矛盾。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2200万。但是,现实却是矛盾的:一边是市场需求强劲,一边却是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尴尬现实。

        金松表示,现在市场上懂智能设备的人很少,不少公司想挖他跳槽。像在他们公司智能化车间,一人操作、多人学习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生产线变了,对工人的要求也变了。像金松这样既了解行业特性,又懂智能制造的工人,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老工人也很有危机感的,怕没有好的技术会被淘汰。”金松说。

        封兴则表示:“工人可能会从单一的操作变为多样性的操作,可能从固定的岗位操作变成流动性的岗位操作。这对于工人来说,就需要有学习能力。”
     
        就业市场对技工人才的急迫需求,也让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就业红火起来。有数据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但与此对应的却是高职院校招生不易的尴尬现实。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职院校生源持续6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中国人的观念都要上大学,不愿意去做蓝领。虽然现在有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这样的激励体系,但这些在很多行业中间并没有完全把标准做好,所以激励机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专家表示,要想弥补目前的用工短板,除了企业完善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从供给端下功夫,扩展技术工人的培训渠道,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说:“我们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人才,把这些研究成果变成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