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高薪折射AI人才短缺困局

    2018-11-27


        新一年的秋季招聘已经接近尾声,岗位薪酬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传统的热门行业,比如IT、金融业,去年异军突起的AI行业今年再次引发热议,原因仍然是高额的薪酬待遇。

        50万到80万,AI领域一才难求
        相比起去年应届硕士30万、博士50万元的待遇,今年的薪资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上涨幅度10%几乎是最低标准,有的企业甚至为AI应届博士生开出80万元的年薪,比去年的50万元又提升了几个档次。这是近日从深圳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了解到的行情。

        AI领域的持续火热,推动了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很多AI人才还未出校门,或尚未离职,就已经被企业“抢购”一空。他们用不着去招聘会现场奔波,这也形成此次人才高交会上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不少科技企业渴盼AI人才的加入,但是在现场并未设置该岗位。

        人才高交会一直是深圳企业寻求人工智能等中高端人才的一条捷径。此次人才高交会聚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80%以上,招聘方包括比亚迪、大族激光、深圳柔宇科技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300余个年薪超50万元和年薪30万元及以上+期权的高端岗位。

        不过,今年的人才高交会上,这些高薪岗位很少针对AI人才。

        去年,人才高交会上不少科技类企业在招聘广告牌上明晃晃地标示了AI岗位,或是为了扩充AI人才储备,或是希冀找到一位领头人搭建AI团队。

        但是今年人工智能的火热势头依旧,却鲜少见到有企业设置AI岗位。

        “其实我们一直在招AI人才,只不过没在招聘牌上标明。”深圳一家知名企业正在布局无人驾驶,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李明(化名)说,招聘牌子不大,写不下所有的岗位。当然,这只是表层的原因。他有点无奈地笑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到现场来应聘的AI人才太少。

        这样的现象在去年的人才高交会上就露出端倪:招聘其他人才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而在招聘AI人才的展位前,驻足观看者寥寥无几。

        即使是AI专业的应届生,也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来现场找工作,企业会早早通过导师或实验室找到他们;而对那些有经验的研发人才,猎头会主动上门联系。

        不过,当地一家研究激光雷达的企业在招聘牌上公开写着,招聘AI岗位。这颇为罕见,而且招聘人数颇多。AI岗位涉及感知算法工程师和传感器算法工程师等,招聘人数共28人。该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刘松(化名)戏谑地说:“有多少,要多少。”虽然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人才难招的实情。

        刘松对来现场招聘AI人才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只是抱着一丝希望看看有没有海归。“我们已经在高校毕业生中‘收割’过一轮了,现在就希望能在海归中捞一些漏网之鱼。”

        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供求差距巨大
        深圳柔宇科技正计划建人工智能研究院,招聘AI人才也即将提上日程。

        “根据我所接触的企业招聘圈和猎头圈,人工智能圈招聘的热度不减。那些核心人才大多集中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对于核心岗位的基础人才,他们大多开价50万元/年。”该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负责人表示。

        他还不清楚如果招AI人才,具体要开多少价位。但他确定的是,这些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薪酬,还看重平台和稳定的前景等。他们要抢人的话,只能开价更高。

        在经验丰富的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应届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而言,更是“香饽饽”。他们大多已经跟随导师做过相关的项目,并因此积累了一定的AI技术和经验,因而很受企业的欢迎。

        猎头安仕达咨询公司的业务拓展总监李尚锟说,博士生薪水从50万涨到80万元,完全有可能。“因为整个市场(AI)人才真的太稀缺了!国内国外,皆是如此。”
    从5年前开始,就有企业开始接触他们寻觅AI人才,但是他发现,最近两三年才是AI人才需求的井喷期。

        最近,他们刚拿下广东一家AI企业的订单。“他们之前自己也找了两三个月,一无所获。虽然也找到一些有意向的求职者,但是有些人手上有两三家其他企业的offer(录用函),有些人则是更看重公司的前景或创始人背景之类,最终都没有去他们公司。”

        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从需求和供应的差距之间,就能窥见一二。

        从需求端来看,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资本纷纷加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力度,不断有新的AI企业冒出。

        而从供应端来看,人才数量远远不足。去年7月,《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发布。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

        正如《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中指出,为争抢优秀人才倾其所有已成为所有AI公司正在做的同一件事情。过去3年中,AI相关岗位平均招聘薪资正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长。

        到2017年,人工智能岗位平均招聘薪资已达2.58万元/月,远高于一般技术类岗位。

        长期跟踪研究AI领域的腾讯研究院研究员俞点表示:“需求远大于供给,市场的人才缺口仍是百万级的。”她补充道,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根据市场反馈,AI领域应届毕业生的薪水一直在涨,尤其是博士。

        即便是如此高额的薪酬待遇和大量的人才需求,仍然还是面临着招人难的问题,人才储备不足是现阶段AI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对于像应届博士生这种高端人才,基本上都不用费力找工作,就会有企业或者猎头自己找上门来并给出可观的待遇。

        高额薪酬揭露人才短缺困境
        毫无疑问,AI行业已经成为目前最为火热的行业之一,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新风口,更是国际间竞争的焦点所在。而作为一项尖端科技,大到世界各国的竞争,小到各家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虽说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是较为领先的地位,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仅从企业招聘便能略见一斑。也就是说,优秀人才少、从业人员少是当前人工智能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

        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近年突起的新兴行业,在以往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多少人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研修专业的第一选择,即便是选择研修人工智能,大部分也仍然属于在校学习的阶段。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薪酬待遇的显著提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一志愿。

        实际上,人工智能行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每一次工业革命几乎都会带来同样的问题,在新生产力出现的情况下,低效率的旧生产模式遭到淘汰,结构性失业大量出现,此时由于现有的劳动力知识、技能与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导致了人才的短缺。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暂时并没有导致大量失业的出现,但是人才短缺的现象却是显而易见。

        从我国来看,人工智能不仅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系列的政策也用来助力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人工智能行业供不应求的事实。当然,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教育方式的转变也亟待去改善。

        其实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完善学科布局、设立相关专业、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系统地规划了下一阶段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旨在为人工智能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只不过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只有给予教育足够的时间,才能最终看见结果。

        值得提醒的是,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高额的薪酬待遇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是上涨的趋势,这可能会引发众多潜在从业者和企业趋之若鹜想要进入该行业。但是必须要知道,人工智能行业本身,是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行业壁垒较高,进入难度较大,不要因为报酬高、前景好便盲目地选择从事人工智能行业,没有知识和技术的支持,最终也只会被大浪淘沙般无情淘汰。(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