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实习=打杂?职场“生存法则”惹争议

    2018-8-21

    来源:中人网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名为《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讨论。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女实习生在厕所里打电话给父母哭着抱怨,每天要下楼好几趟,帮老板拿外卖。针对这位女实习生的哭诉,文中列举了几条“职场生存法则”。
     
        其中有几条“法则”,作者特别用加粗的字体标注了出来,包括以下几个观点:“老板的时间就应该是最值钱的,不应该拿来做杂事”“所有的新人,就应该从杂事做起”“不要渴望公司给你温暖,给你工资本身就是温暖”“还有一些新人把职场当学校,总等着有人来教自己,帮自己划重点”“职场不相信眼泪。别哭了,要哭回家哭”……

        文章一经推出,就被各大平台广泛传播。有网友表示,公司老板将此文转到员工群中,要求大家共同学习。当然,围观群众一下分成好几拨。有不少粉丝在此篇文章下面留言,表示十分赞同,认为职场确实如此残酷;同时,也有许多自媒体大号纷纷站出来驳斥文章的这一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噱头大于实质,是有毒的“鸡汤文”;另外,也有一部分“吃瓜”群众表示,文章里的言论不能一棒子打死,太过偏激,不够客观。

        职场新人:辩证看待,接受适当打杂
        小刘是一名大四学生,刚结束为期3个月的实习。她表示,同样是在媒体实习,她的生活与文章描述的太不一样。“在这3个月中,我会被老师带着出去采访,学着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拿捏稿子的重点。”她回忆道,“虽然没有直接执笔写稿子,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

        小刘表示,她也会偶尔帮老师拿个外卖或取个快递什么的,但这些都是顺手完成的小事情,并不是每天工作的重点。另外,她觉得在实习期间与记者们的相处十分融洽,会有一种平等沟通的氛围。

        而对于这位女实习生的遭遇,小刘看来矛盾主要在于:实习生认为自己是来工作的,而不是来给老板拿外卖的,两相对比,就会觉得拿外卖很委屈。其实,实习生能产生这种主观判断其实是在囿于自己的固化思维,把实习这件事看得过于死板,看不到其本身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我觉得实习生被要求做杂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这些杂事为核心工作就无法苟同,毕竟实习还是一个去学习技能的过程。如果是专职打杂,完全可以找一个私人助理岗位。”同时,她表示,老板确实有使唤实习生的权利,但是也不能剥夺下属发牢骚的权利。

        90后宁波小伙小峰在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岗位上实习,每天主要的工作内容并不是所谓的“打杂”,而是处理大数据、数据挖掘,因此,他的看法和小刘相反。

        “公司相对比较开放,也会把重要的任务分派给实习生,感觉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他笑着说,“在工作的小组中,有1个组长和3个组员,一起工作学习感觉不错。”小峰认为,目前他们小组的状态已经充分驳斥了文章中“职场不是学校”这一观点。

        他表示,实习也需要明确岗位与职责,并不能因为是新人,就包揽所有的杂务。“我不同意文章的观点,因为一个公司的分工应该明确,杂事之类的不应该是助理或者是专门的秘书去打点的吗?”

        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硕士研究生小杨认为:“我认同文章里‘职场不是象牙塔’的看法,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应该在实习期间只做诸如拿外卖、拿快递之类的杂事。”她希望进入实习岗位后,“有明确的分工、老板懂得挖掘员工的潜力、公司有不错的企业文化氛围”。

        95后本科毕业生小兵在实习的3个月里,也遇到“新人就是打杂”的问题,他的看法和别人不同。“刚来什么都不懂,多做些不会错,适当‘放低姿态’,不是必修课吗?”

        在小兵看来,“放低姿态”并不意味着要你在职场中就低人一等,而是要处事随和,灵活应变、学会与人交际,也就是注重情商的培养。至于身份歧视一说,当然不排斥存在这种情况,但更多时候,源于与单位其他人的陌生感,也与自己的过高定位有关。“如果一开始将心态摆正,知道‘实习’会遇上‘打杂’,将此作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不断找机会学习进步,大概就不会哭了”。

        企业代表:企业要尊重人爱护人
        拓拉思(宁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发展部副总监汪林认为,首先,一个优秀的老板完全能平衡好自己的主要工作和生活琐事;其次,公司应该给员工多方面的关怀和温暖,工资仅仅是员工的劳动所得,而公司是一个团体,要凝聚这个团体,仅有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从新人的角度来说,职场菜鸟的确需要主动去学习与总结,公司也同样有引导新人并帮助他做好职业规划的义务,这在无形中也促进新人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角色并完成工作。”汪林阐述道,“我们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新人都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希望他们能尽快地承担起自己的工作。因此新人在来到公司不久后就能参与到主要的工作中来。” 

        此外,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老板要从心里尊重人,并且爱护人;而作为新人要志向高、行为实,“至于要不要从杂事做起,还要看这其中的必要性”。

        不过,一位外贸企业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留言表示,相对而言老板都很忙,尤其要做很多重大决策,而这些决策事关公司的发展和存亡,所以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很多杂事,新人刚进公司从杂事做起无可厚非。

        专家说法:职场“潜规则”对企业没好处
        宁波万里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郭鉴认为,企业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视公共道德于不顾的特权之地,一切违背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规章制度、文化潜规则行得通一时,但是最后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

        他建议:“无论如何,企业需要有远见,用一时无理的规矩让新人低头很方便,但是会令其在内心滋长不尊重与不服气,最终导致无法培养大批可用的接班人。”

        对待职场菜鸟们,他觉得“严要有严的道理,松要有松的道理”,上下级之间要有沟通之道。“从内心来说,我不想自己的学生去做这样没道理的事情,且不希望年轻人变成懂事、老于世故而唯唯诺诺的工具。”郭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