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远离舒适区,不做职场“啃老族”

    2018-7-31

    来源:海峡人才报


        小李最近很郁闷。作为公司10年工龄的老员工,竟被1996年出生的领导辞退了。

        具体情况如下: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小李的公司成立了新媒体部门,需要熟悉产品的老员工共同组建,希望通过新媒体挽救日渐下降的销售额。小李这位“老员工”被分到这个新的部门。团队快速地组建起来,产品也如愿上线,此时的他,却被领导辞退了。

        因为新部门的员工很快就掌握了公司产品的基本知识,而小李除了熟知产品以外,对新媒体一无所知;基本的排版编辑做起来不顺手,图片的采集和处理技术也没有掌握;对基本数据的读取虽然有一些了解,一旦要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的直属领导对此不满,劝退了他。

        可能会让很多职场人震惊,1996年的领导就已经够可怕了,而10年工龄的老员工被辞退,更让人万万想不到。可是仔细分析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对于新媒体来说,年轻人总是游刃有余一些,他们天生对新事物好奇敏感,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自然在新领域成绩不菲。

         而小李这位“老员工”,在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凭借自己工作多年的老资历以及长时间对产品积累的一点知识,就以为能在公司长久立足。而实际上,很多根据时代发展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他的了解不到位,而在新媒体营销部门,他也没有凭借所学的知识,跟上年轻人的步伐。理所当然,就成为被淘汰的一员。

        无独有偶,去年华为公司清理部分老员工的行为,遭到网友们热议。而最近,“只有老员工都走了公司才能重生”这句出自某位老板嘴里的话,又引起了企业关于如何对待老员工话题的讨论。

        舒适区让人成为职场“啃老族”
        作为老员工,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业务实力,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但在许多老板看来,这些老员工具备更明显的缺点和劣势。部分老员工资历老,“老油条”心理造成他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拼搏精神,与时代脱离,排斥新鲜事物,抱着混吃混喝的态度等退休。一定程度上,这些老员工便成了企业成长的障碍,成了甩不掉的“包袱”,更成为这些企业老板的“眼中钉”“肉中刺”。

        之前,河北唐山路桥收费站被取消,收费员的岗位没有了,许多收费员不得不另谋他职。其中一个阿姨36岁,她哭诉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学东西也学不了,学起来也比别人慢,而且做什么事都不方便。他们都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劳动人民。”

        乍看起来确实值得同情,但是也让职场“啃老族”们有了更深的思考:为什么之前没有多学一点,让自己的知识库同步更新?为什么没有工作的时候,不能通过学习去另谋一份职业?

        可能在不少职场人的内心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以为倚仗自己已有的知识,就能一辈子无忧。然而,变化更迭的社会,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想只凭着一份工作就能晚年无忧的机会越来越少。

        社会快速的变化,让更多的人越来越恐慌,产生焦虑和莫名的恐惧。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深以为然。如果害怕改变,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领域,又能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适应多变的职场环境呢?

        不做“啃老族”,远离舒适区
        新一代的啃老族,不再是指那些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年轻人,同时也指职场上那些不主动学习,凭借已掌握的一点知识就指望后顾无忧的职场“资深”人士。要想职场走得更顺遂,应该走出所谓的舒适区,主动去学习,去迎接社会的变化。

        窦文涛在《圆桌派》说,如果一个人一直待在舒适区里,他的舒适区会变小,到最后退化成一个婴儿的状态,需要人投食。因此在职场上,不要做一个巨婴,也不要成为自己的“啃老族”,主动去学习,去迎接变化,唯有变,才是永恒的不变。

        之前刷屏了朋友圈的阿里巴巴招聘启事上写:年薪35万~40万元,年龄60岁以上,广场舞领袖优先。这个看似开玩笑一样的招聘启事,应聘者却刷新了我们对老年人的认知:83岁的李路阿姨,毕业于清华大学,思维敏捷,言简意赅,此外她还是十几个群的KOL(意见领袖),经常组织线下活动;62岁的黄大伯“IT宅男”附体,带着PPT来介绍自己,“淘宝12年买家经验”“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练操作photoshop设计软件”……

        其实,“小李”们的竞争者,不仅是1996年出生的领导,还有83岁的广场舞大妈。想凭借一点知识就成为职场里的“啃老族”,最后不但跑不赢那些二十几岁的职场新人,连五六十岁的职场老人也跑不赢。

        小芳毕业时应聘到老家小有名气的大企业,待遇、福利相对来讲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更重要的是单位非常人性化,很少加班,每个月还有聚餐、团队活动,公司旅游等等。两三个月的培训下来,她已经可以完全适应新的工作,于是除了上班时间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外,空闲下来就是追剧,逛街。工作几年下来,除了工龄长了,其他方面毫无长进。眼看着一同进公司的同事们要么晋升,要么离职另谋高就,她才开始审视自己,原来除了上班用到的那点技能,她什么都不会,这才开始焦虑起来……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陷入职场舒适区的一种情况,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经磨掉了职场人的锐气和能力,以及奋发向上的勇气。懒惰是人的劣根性,如果不加以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大多数人很容易陷入舒适区而不愿意主动挣脱出来。

        职场中,很多职业都存在“钟形曲线”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对工作不是很熟悉,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熟悉工作。直到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可能继续工作,也无法增加你的经验。久而久之,就懈怠下来。而实际上,对于老员工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竞争力反而可能会下降,因为新来的同事更年轻,也要价更低。

        时代更迭,很多营销方式在改变,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变,所以不管是职场老人还是新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库,才能屹立于职场。

        而那些待在舒适区的职场“啃老族”,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工作之余积极主动地学习,强化自己的本领,积极拓展知识面,方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不缺乏从头再来的能力,这才是职场人真正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