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职场中,你只是“浮浅工作”吗?

    2018-6-26

    来源:劳动报


        你有没有发现:微信消息、电子邮件满天飞的时代,你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了?

         可能你此刻在加班工作,忽然看到微信推送,心头一动,就忍不住点开这条图文?

        可能你此刻在下班路上,回想一天的工作,却发现脑子里很混乱,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你有点愧疚地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我们的生活被分割成无数细小的碎片,这些碎片被琐碎的信息占满。我们的职场充斥着大量的琐事,专注、长效地去做一件事情,正变得越来越奢侈。

        可怕的不是不工作,而是长期去做“浮浅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认为,我们这些脑力劳动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沟通等“浮浅工作”上。

        所谓“浮浅工作”,通俗地讲,就是浮在表面上的工作,也就是不需要投入很多思考的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对认知要求不高,而且因为实际产出无法衡量,它们还会给人一种幻觉:只要时间被填满,自己处于忙碌状态,我们就误以为这些工作很有价值。

        事实上,这样的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它们容易复制,可替代性强,不会让你的能力得到提升。

        更可怕的是,一旦你习惯于“浮浅工作”,你将慢慢丧失职场竞争力,因为对公司来说,这些看上去终日忙碌却没有多少贡献的人,对公司发展是不利的。

        成为人生赢家?深度工作能力是核心。

        那么如何摆脱“浮浅工作”,让工作真正有价值,进而提升职场竞争力呢?

        与“浮浅工作”相对的,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实现个人成长。简单来讲,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杜绝一切干扰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深度工作在今天非常重要呢?在纽波特看来,要想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必须拥有两种核心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要拥有这两种核心能力,“深度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永远在线”、实时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学会深度工作,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备技能。

        如何学会深度工作?是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工作里?是必须要有整块的时间?是意味着要扔掉手机、戒掉社交网络?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接下来,就从工作中常见的三个误解入手,提几条实用的建议。

        第一个误解:深度工作意味着完全抛掉浮浅工作?

        虽然前面我们强调了“浮浅工作”的可怕,但实际上,一定量的“浮浅工作”在大多数知识工作中都是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强社会联系的现代工作环境里,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付出一定的沟通成本,往往会换来更大的工作成效。

        因此,你要解决的是如何恰当分配时间的问题。

        比如在一天工作的开始,你要明确哪些是今天最重要做的事情。如果有琐事要处理,尽量把琐事集中到一起去办,剩下的大段时间,让自己做最重要的事,尽可能缩减被打扰的次数。

        第二个误解:深度工作意味着不能利用碎片化时间?

        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创造整段的时间来专注工作。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她在开通推特账号后的一年半里,只发布了一条消息:这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恐怕我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和笔仍是我的最爱。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无法活在互联网时代之外,这意味着每个人的时间都被大量切割,整块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稀缺。那怎么办呢?

        其实,深度工作的关键,恰恰在于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纽波特介绍了一种“新闻记者式”的深度工作模式,或许对你有启发:记者很多时间都在奔波、采访,又需要赶稿,这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在浮浅和深度间直接切换。

        具体来讲,你可以在约会等候、健身、淋浴、无聊会议的时刻,把文稿或者报告的框架、片段用手机备忘录写下来,等到工作时间段,就能将这些片段迅速整合。

        第三个误解:要深度工作,就得放弃社交媒体?

        坦率地讲,如果能够远离社交媒体,那么深度工作的一大障碍就被扫清了。企业家比尔?盖茨在进行深度思考前,都会选择性离开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一段时间,远离社交媒体纷扰。

        然而,我们多数人不是比尔?盖茨,有时候很难选择不接收社交媒体讯息。尤其对于市场营销、公关等工作,他们的本职就是围绕着社交媒体展开,有时候甚至很难划清楚消遣和工作的时间界限。

        这个难题要如何解决呢?

        针对这一点,有一条法则叫做“关键少数法则”。它的意思是:要明确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判断某个社交媒体是否有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那么就减少甚至停止使用。

        应用到职场中就是:有些微信或邮件,没有及时回应,好像也不要紧;微博、朋友圈永远有新动态,但错过这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你对世界,世界对你,都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