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国外年轻人经济独立能力如何

    2018-4-17

    来源:劳动报


        对于刚刚走上职场的年轻人,因为经济问题暂时无法独立的不在少数,大多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在其他国家,如何看待“啃老”的话题?外国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能否实现经济独立?子女成年之后,父母们又对经济支持持何态度呢?

        日本:法律制度限制父母对子女给予经济援助
        据了解,日本人在家庭关系上有很多和欧美相似的地方,比如子女工作以后,父母就不对孩子和他的家庭进行援助了,父母给孩子买房子的事情比较少,日本的法律制度也限制父母对子女的援助。

        在日本,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结婚租房子的比例超过80%,还有约10%住在公司宿舍或与父母同居,只有5%左右的人买房结婚,这与孩子成人以后不应该依靠父母的社会观念有关。另外,法律制度也限制父母对子女的援助。日本的税金制度规定,父母的房子送给子女属于赠予行为,需要支付10%~55%的赠予税。父母出钱以孩子的名义买房这种把高额资金转给孩子的方式同样需要支付赠予税。

        虽然日本社会中赖在父母家中“啃老”的现象比过去多了,但其主流仍是子女工作后就算作两个独立的家庭。收入不稳定,又没有父母的支援是导致日本年轻人不结婚和晚婚的一个因素。日本的房地产一直火不起来,与缺少“丈母娘经济”是有很大关系的。尽管如此,日本的老人们仍然很少在物质上援助子女,他们用自己辛勤工作挣来的钱,用属于自己的时间,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

        澳大利亚:房价给亲子间增添“借贷关系”
        对于大多数的澳大利亚年轻人来说,成年就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家,需要靠打工来维持生活,而社会各界和政府也会为年轻人经济独立提供多方帮助和支持。新时代下,由于澳大利亚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渐渐发现已经越来越难以承担购买一套房子的费用了。于是,澳大利亚父母和子女之间又多了一层新关系——借贷关系。

        在念大学的学费上,政府提供全额的无息贷款。年轻人只需要在毕业以后,工资超过一定限额时再把超额部分还给政府。在就业方面,政府也会提供青年津贴来帮助年轻人度过找工作的过渡期。在买房子的时候,各州则会根据不同时段提供首次购房补助。

        不过,传统的思维现在也在渐渐发生改变。由于澳大利亚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渐渐发现越来越难以承担购买一套房子的费用了。根据最新的统计,澳大利亚年轻人中向父母借钱来支付购房首付的比例现在高达54%,所借金额平均为85380澳币,这一数据比澳大利亚平均工资80196澳币还高5000澳币。

        不过,有一点还是不错的,那就是基本上这笔钱是以“借”,而不是直接“要”的形式来获得。但是在房价上涨或子女工资上涨之前,父母往往是收不回来这笔借款的。不过看着子女面对购房首付发愁,大部分父母仍然甘愿担当借款人,哪怕最后捉襟见肘的退休金可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晚年幸福。

        加拿大:超半数父母愿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
        对于西方很多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养育义务到18岁就终止了。之后孩子如何成长和发展就全靠自己去打拼。话虽如此,不过面对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实,像澳大利亚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国家似乎也不是独一份。比如在北美的加拿大,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是近些年媒体比较关注的话题。即便找到工作,居高不下的房价也让年轻人“望房兴叹”。于是,年轻人“啃老”成了暂时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半加拿大父母愿意为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并愿为此做出必要的牺牲,比如比计划时间更晚退休,减少个人退休金、储蓄等。52%的加拿大父母明确表示愿意给予子女经济上的资助,对于一个子女希望早日独立,父母也希望在子女成年后不再干涉其事务,而自己也享受独立生活的西方社会而言,该比例有些令人吃惊。当然,加拿大父母愿意为子女做出牺牲的程度也不相同,报告显示,有50%以上的父母愿意延迟退休年龄;33%的父母愿意减少自己的退休储蓄金;32%的父母表示愿意为子女而牺牲退休的舒适度;19%的父母甚至愿意从退休金中抽出部分资助子女。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加拿大父母对于成年子女财务状况的担忧和焦虑。约48%的父母在18到34岁之间几乎没有从上一代人获得任何经济资助,而在他们的孩子中,该比例仅为20%。

        美国:常住父母家的年轻人比例居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18至34岁的成年人中结婚且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远比住在父母家中的多。但是,由于无力负担购房或租房,在2015年美国大约有40%的“千禧一代”与父母同住,这个数字达到自1940年以来最高。“千禧一代”与父母同住并非因懒惰,而是无力负担购房或租房费用。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在2016年,美国18至34岁的成年人中有2290万人(31%)住在父母家里,而只有1990万人(27%)已经结婚并与配偶住在一起。同时,与除父母子女以外的亲属或无亲属关系的室友共同居住的有1560万人(21%),与未婚伴侣同居的有920万人(12%),独居的人数则达到590万(8%)。

        过去数年来,对该现象的研究报告多不胜数,大多数的结论归纳为这些年轻人挣钱远不够偿还学生贷款,更不能保证他们应付房屋租金猛涨和房价高居不下的状况,他们无法做到经济独立。年纪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若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只有40%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若年收入在2.5万美元到5万美元之间,这一比例上升为50%,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人则为58%。同时,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年轻人结婚和生子的年龄都比前几代人晚得多。众多成人住在父母家,可能与住房费用上升、学生贷款债务、延后结婚生子有关。

        一些人指责“懒惰的千禧世代(1980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年轻人)”,但未注意到几十年来的美国社会经济变化。

        在1970年,大部分人在20多岁就结婚成家。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应先完成学业、找到工作、有某种程度的财务保障,才能谈婚论嫁。更多年轻人追求更高的学位,而不是读完高中就找工作。美国约2800万“千禧世代”年轻人中,2015年逾半数住在父母家,他们很多可能都在上学读书,追求更高学位。此外,年轻女性在财务保障方面进步飞快。但是,随着美国制造业情况改变,年轻男性难找到工作或者低薪情况经常发生。导致住在父母家的年轻人中,可能男性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