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简历中心
  • 职位搜索
  • 手机求职
    • 微信找工作
  • 加关注
    • 微信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会员注册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首 页
  • 机构简介
  • 招聘.求职
  • 人才公共服务
  • 人力资源外包
  • 培训教育
  • 人才智力引进
  • 专区频道
  •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人事部于1998年3月共同组建的国家级人才市场,是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是福建省规模大、功能全、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 内设部门
  • 直属机构
  • 地区工作部
  • ※ 办公室
    ※ 人力资源部
    ※ 机关党委
    ※ 人才服务中心
    ※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
    ※ 人才交流中心
    ※ 信息中心
  • ※ 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海峡人才网络资讯有限公司
    ※ 福建省海峡人才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
    ※ 福建省人才培训测评中心
    ※ 福建省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推荐中心
    ※ 福建省人才资信认证中心
    ※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力资源研究所
  • ※ 厦门
    ※ 泉州
    ※ 南安
    ※ 晋江
    ※ 平潭
    ※ 莆田
    ※ 漳州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 龙岩
  • 企业文化
  • 服务流程
  • 服务平台
  • 联系我们
  • 产业园全景导览
  •   《海峡人才报》创办于1989年5月,由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办指导,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主管主办,是福建人才人社人力资源市场专业报。每期对开8版,每周三出版发行,彩色印刷。邮发代号:33-37,国内统一刊号:CN35-0053。
  • 投稿方式
  • 海峡人才报招聘广告投放
  • 福建人才大厦招聘大厅
    地址:东大路36号三层大厅
  • 厦门
  • 泉州
  • 莆田
  • 晋江
  •   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建省人才开发中心)和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原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发起股份制改造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于2016年7月25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837983),是我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公司下辖福建海峡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海峡人才金融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福州海峡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海峡人力云(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并在福建省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分公司,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服务网络,形成跨区域服务窗口。
  • 用户登录
  • 员工登录
  • 微信查工资

  福建省人才培训测评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是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直属事业单位,于2003年5月经福建省委编办批准成立,专业从事教育培训服务。是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和福建省省级继续教育基地。2019年培训规模30多万人次。
  培训中心专注于人力资源培训,在全省九地市,以及浙江、上海、重庆、贵州和深圳等20多个省市建立培训基地,以建立规范的人才培训体系,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高校提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依托专业、专精、专注的服务精神,权威的师资团队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经验,获得业内好评。
  2019年,培训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连续4年被授予“省人社厅推荐的专技人员公共课网络培训施训机构”。同时,被授予 “福建省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荣获“省直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号”“福建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进入专区 >

  主动融入省委人才工作重点,承担福建省人才引进重点项目,融汇全球才智,服务海西发展。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0个海外人才联络站,构建了海外引才服务体系,向国(境)外发布引才信息,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海外人才实现跨时空对接洽谈。与台湾众多专业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台湾人才智力、项目引进、两岸人才双向交流和其他特色服务。
  积极发挥海外人才联络渠道优势和专业团队市场化服务的优势,探索和实践两岸及海外人才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定期举办“4•18”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会专场对接活动、“6•18”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海外人才创业周、台湾人才八闽行;不定期举办台港澳创新人才开发论坛、海外人才引进与项目合作视频会、留学人才专场招聘会、赴人才聚集国家和地区开展福建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现场推介会、两岸专业人才互访交流、台湾中高级人才猎头、创新创业人才成果展等一系列引才品牌活动。
  • 福州地区
  • 厦门地区
  • 泉州地区
  • 晋江地区
  • 莆田地区
  • 平潭地区
  • 漳州地区
  • 宁德地区
  • 龙岩地区
  • 南平地区
  • 三明地区
首页  >  人事新闻  >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习近平谈文化强国建设

    2016-11-29

     

    学习路上

    习近平谈文化强国建设: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33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至2016年3月10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贺信、指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其中,该书第四篇重点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精彩论述如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2013年9月26日),《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 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而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我强调几句话。第一句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在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得如何,对全社会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第二句是要从娃娃抓起。“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三句是要润物细无声。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正所谓“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页

     ·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

     ◆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我们的先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如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其中就有很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5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5页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二〇一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

     

     

     

     

     

     

     

     

     


  • 招聘热线
    0591-87618873
    客服热线
    0591-96345
  • 关于我们
    市场介绍        业务指南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软件大道89号软件园F区7号楼
    邮编:350003
    监督电话:0591-87383007
  • 运营维护:福建海峡人才网络资讯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福州电信IDC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闽ICP备11012343号-1     电子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