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应只是微信朋友圈的“看客”

    2016-6-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春江

     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6月13日 《华商报》)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作为一种即时交流工具,因其简单便捷而深受公众喜爱,有事儿没事儿刷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然而,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群体的官员,却对微信朋友圈“敬而远之”,多数人员只看不发,俨然成为一名看客。

     在网络时代中,熟悉网络传播规律、懂得网言网语,不仅是普通群众应掌握的网络交流技巧,更应是众多官员履行职责的必备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些既是对官员提出的能力要求,也是为官员使用微信做出的行动指南。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绝不能只当微信朋友圈中默默无闻的看客。

     之所以党员干部会以看客身份立足于微信朋友圈之外,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一个“怕”字。有的怕发表不当言论出现政治问题,有的怕说错话影响个人升迁,有的怕晒错内容受到处分,更有甚者对朋友圈进行了彻底清理。诚然,由于党员干部身份特殊,尤其是具有一定层级的干部,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发猜疑、成为焦点。但仅仅因为内心害怕就甘当看客,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其实,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晒幸福”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任何人在圈内发表不当言论或不法行为,都会受到相应处罚。而官员虽然身份特殊,但只需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分清公与私,始终胸怀正义、心系群众,同样可心在微信朋友圈中“快意江湖”。在工作上,可以把微信朋友圈视为宣传高地,向群众宣讲政策、答疑释惑、引导舆论等,比如,有些地方官员用朋友圈发布当地旅游资源,有些地方推出“县长卖苹果”,有些基层干部创新的朋友圈工作日志,等等,这些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不仅融洽了干群关系,也推进了当地工作,更让群众看到了官员实干为民的性情。

     当前,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员干部新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官员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于充当“勤奋的看客”,还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真正把微信朋友圈变成与民联系的桥梁、为民服务的平台。这样,才能赢得微信朋友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