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务群众的政府办人员丢了谁的脸面?

    2016-4-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何浩民 “你不要给我瞎搞,我这里是政府办,我不接待这类事情的。我们不是专门管这方面的,我没办法回答你问题。我在公众面前出丑怎么办?”近日,上海一档新闻热线广播节目接到反映:嘉定区安亭镇因乱设摊造成路面拥堵。主持人因此致电安亭镇政府办工作人员,但该工作人员在直播中却态度恶劣,敷衍塞责,顾左右而言他。(央广网 4月13日) 在这位干部看来,媒体反映群众有问题需要解决是在“瞎搞”,让他在公众面前“出丑”。且不管“因乱设摊造成路面拥堵”是否属于他的职能范围,从“接待”媒体的态度来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已经写在脸上。可想而知,有困难的群众上门办事,在遭遇这样的冷脸和刁难后会作何感想?所以,真正让干部“出丑”的既不是媒体,也不是群众,而是写在他们脸上的“脸难看”三个字。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由来已久,虽然也有个别单位和个人在被媒体曝光后受到了相关处理,但群众遭遇此类态度的情况依然存在。其中,既有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原因,也与部分单位缺乏高效的办事效率有关,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评价制约机制,以至于群众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脸难看”无可奈可,只能逆来顺受,或者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一起,整治一起,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不良作风。 良好作风的形成,既离不开干部自觉,也离不开上级部门管理,更离不开群众监督。对服务群众的干部而言,除了对上级机关负责,对自己份内工作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群众负责,只有将百姓的评价引入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作风转变,也才能维护群众权益。一方面要畅通投诉渠道,利用好网络媒体、热线电话、手机“随手拍”等方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让群众评价“看得见、摸得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好“脸难看”问题投诉的受理和办理。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困难谁又会找上门来?干部服务群众要懂得换位思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转变观念,真正进入公仆角色。需要指出,干部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工作,当好服务群众的“服务员”并不容易,既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又要在“心”字上下功夫,多一些主动担当,少一些庸懒散慢,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从思想深处扭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官本位”意识,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时下,正值“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开展,能不能做合格党员,群众的评价里自然有答案。只有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思想尊重群众,感情贴近群众,热情对待群众,彻底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作风,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信任,也才能做群众心目中的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