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项报告“升级”扎紧纪律规矩“篱笆”

    2016-2-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志朋 从婚姻到房产,从个人收入到子女经商……新年伊始,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集中填报。这项不断完善的制度,正成为制度反腐的“重要一环”,对领导干部产生重大的纪律约束作用。专家指出,与以往相比,2016年版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比以往更严、更实。报告的“升级”和细化,体现出中央反腐态度坚决、措施与时俱进。(2月22日新华社) 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定,是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举措。从成效和作用来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然成为了监督干部的有力手段,拉起了从严治党的“高压线”,时刻让领导干部感到戒尺在侧、利剑高悬。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越来越实,个人事项报告的不断“升级”,进一步扎紧了纪律规矩“篱笆”。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通知,提出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2015年1月起,中组部在全国范围部署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凡是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都要进行重点抽查核实。同时,随机抽查力度加大,由3%至5%扩大到10%。2016年的个人事项报告堪称“史上最严”,以前的表格只有几行很简略,现在有10页,范围广、要求细,哪些要填、哪些不填都说得很清楚。 回首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的发展史,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从严管党、从严治吏的信心与决心,组织部门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监督干部态度之坚定、力度之坚决,报告制度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方向。从“填了没人看”到“细节不放过”,从“随意填个表”到“谁也不想为这个事儿犯错误”,从“从前几张表”到“房子差一平方米也不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和抽查制度的严实度、威慑力不断增强,成为了“反腐利器”、“刚性规矩”。 2014年,有5名拟提拔的中管干部因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到2015年,全年抽查的43.92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3900多人,受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的124人,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160人。一系列的数字,是成绩与汗水的体现,更告诉了我们一个铁律:对于领导干部个人事项,但凡有人瞒报、谎报、虚报,注定是“真被查、真流血、真惩处”。 总之,个人事项报告“升级”扎紧纪律规矩“篱笆”,升级还要继续,篱笆还要更紧,要加大推进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查询效率和质量等举措,继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做好抽查核实工作,辅以以薪养廉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和金融实名制度等配套制度,从而建成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体系,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