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核“指挥棒”交好脱贫“军令状”

    2016-2-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们注意到,与四年前试行版本相比,此次新版的考核办法适应全面决胜小康、推动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在考核组织、考核内容、考核步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完善,使考核更加精准有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适用范围更加精准。从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分布来看,中西部覆盖了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集中地,是全部贫困村的所在地,也是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聚居地。此次出台的办法在确定考核对象时没有搞一锅煮,而是立足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向瞄准22个中西部省区市,使脱贫攻坚的考核对象更具指向性,表明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更加突出主体责任。 考核内容更加精准。中央明确提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正因如此,此次出台的办法在考核的内容上,增加了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两项内容,既考核贫困人口识别和贫困人口退出的准确率,又考核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通过把定量与定性的考核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加全面把扶贫开发工作考准考全。 方式步骤更加精准。为了避免一些地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玩数字游戏,此次出台的办法在考核步骤上增加了第三方评估的环节,规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通过构建“扶贫行不行、社会评一评”的监督机制,防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着力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使扶贫开发的成效真正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结果运用更加精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既要有正向激励,又要有反向问责。此次出台的考核办法突出奖罚分明,既对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一定奖励,又列出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满意度较低等六项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清单,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通过把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建立倒逼机制,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行动上,真正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军令状”需要考核“指挥棒”,扶贫“责任书”离不开考核“检测仪”。只有不断完善精准考评机制,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形成鲜明的导向和引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验,从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