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赢得金山银山

    2016-1-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据1月8日人民日报)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可以说,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甚至把两者割裂起来,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方简单地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短期增长,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往往只注重近期的直接的效果,而忽略由此可能产生的那些涉及长远利益的后果。有的为了追求GDP绝对数字的增加,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 事实上,生态环境是一个易碎品,一旦遭到损害,就难于修复。保护生态环境重在保、贵在护,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动摇。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保护好生态也是一种贡献,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贡献。只有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错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的必由之路。 应该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我国其他地方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当前,许多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保护生态历来任务繁重。从其他国家发展的教训来看,一旦忽视预防,认为先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了再来治理环境也不迟,就会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中。这就要求各地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危机意识,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在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的时候,始终紧绷生态文明这根弦不放松,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地要把尊重自然规律与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统一起来,把生态红线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更加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