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打圆场”这一作风之弊

    2016-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娅 1月3日,有常州网友爆料称,在武进汽车城服务中心的车辆购置税窗口,国税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竟然在上班时睡觉,引起网友热议。武进国税窗口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常州本地媒体采访时称,2015年12月31日,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打了个盹。(《现代快报 1月7日》) 梳理整个事件,1月3日,网友爆料,窗口负责人出来打圆场,以12月31日涉事窗口不对外开放为由,予以回应。后网友再次出击,驳斥事发时间为12月23日,直指窗口负责人搪塞包庇。最终,事情以真实的调查取证和纪律处分得以解决。然而,伴随着事情的发展和如今尘埃落定,政府的公信力却真正切切被侵蚀了。 打圆场,本是指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当亲人面对尴尬局面时,一句诙谐的话语能帮助化解尴尬,当朋友陷入争吵境地时,及时的出手相助能帮助化解矛盾,诸如此类的打圆场,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上述例子中,面对工作人员上班打瞌睡的错误行为,窗口负责人却错误地使用了打圆场,最终让事情结果“相向而行”。 同样是打圆场,为何生活中和工作上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究其原因,还在于目的不同。生活中的打圆场多是为了化解尴尬,而工作上,尤其是作风建设上,多为掩盖错误,逃避惩罚。 窗口人员上班睡觉,显然是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虽然身体不适、工作量大、家庭生活压力重等等原因可以理解。但正如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和工作要分开,不能将工作的烦恼带回家中,相反,也不能因为生活的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如果确实身体不适,可以按规定请假休息,或是请示负责人,暂时离开窗口稍作休整,甚至可以请示上级,依据身体状况调整岗位。只是一旦坐在政府形象窗口,切不可毫不顾忌的睡觉。然而,面对这样显而易见的违纪行为,窗口负责人却采用打圆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修改事发时间期望尽快消除影响,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政府机关,其实此类打圆场现象并非个案,有下属为领导打圆场的,面对群众来访,说领导“开会去了”,有领导为下属打圆场的,面对下属违纪,说是“工作量太大”,有同事间打圆场的,面对督查暗访,说是“出去办事了”等等。“打圆场”现象的存在,多是因为干部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或是对何为真正关心同事的理解有偏,将包庇错误想当然认为是关爱,或是个人不敢担责,光顾着维护部门脸面,却忽视了政府整体形象维护。凡此种种错误观念和不当的打圆场行为,都是作风之弊,必须坚决祛除。 面对违纪行为,打圆场就是耍“小聪明”,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唯有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严明纪律,严守规矩,践行“三严三实”,才有勇气面对作风问题,才会主动祛除打圆场的行为,从而真正做到保护干部健康成长,推动部门依法依规运作,维护并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