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函询不说实话无异于“纸里包火”

    2016-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柏建全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雪山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中指出白雪山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其中,首次提到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值得深思。 纵观近期被查处的众多官员,几乎权钱交易是“标配”,对抗组织审查呈“新常态”。而白雪山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情形见诸通报之中,说明这种违纪行为的倾向性应引起重视,不能仅视为违反组织纪律,更为严重的是对党不忠诚。 早在2014年7月,中央纪委就对线索分类处置标准进行调整,去掉了“留存”环节,增加了“谈话函询”,旨在从客观上对有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咬耳扯袖的警示,以期达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纪律挺在前面。 无论是组织还是纪检部门,对白雪山进行函询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和办法遵循,用意显而易见。想必就白雪山如此级别的干部不仅学的深,而且悟的还会更透。剖析其心理不难发现,白雪山不是去直面问题,而是挖空心思去找制度的缝隙,企图想夹着尾巴钻出去,没曾想反腐败的笼子越扎越密,不再是昔日的“牛栏关猫”。总之,为自己的“病”下反了方子,吃错了“药”。 有人形容白雪山接受组织函询像被困于火中的一种人,不但不听消防员的指挥,反而蒙上头往火堆里拱。虽然比喻不是十分贴切,但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总有少数党员干部逆向而行,当廉洁自律的高标准树到自己面前时,有的就“猫下了腰”;当纪律的戒尺卡到自己头上时,有的就想踮踮脚“跳过去”。 其实,任何一名党员干部也不用对组织的函询存有戒备心理。要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函询是一种组织手段,是一种常态性工作。不能因我“没事儿”,“函”来就急、“函”去就跳;须知,与其攥着拳头让别人猜,不如伸开巴掌给大家看。不能拿着组织的函询当儿戏,甚至眼中带着蔑视;要知道,认真对待、如实回答是态度,不隐瞒、不回避是纪律。也不能因自己屁股底下不干净,“函”来就遮、“函”去就抹;终究,纸里包不住火,越“遮”火越大,越“抹”火越凶,最终深陷火坑。 不妨换个视角去看待,换个心态去体验,你会感知薄薄一纸函询单是有温度的。一纸函询单是组织的一次关爱,一份体贴;是一次体检,是一剂良药。是一支体温计时时测,是一只警钟常常敲。函询是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时常提醒、经常纠偏,这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党纪的切实维护。 白雪山的案例说明,“豌豆跳得再高,也砸不烂铜锅”。其始于漠视组织的函询,进而对抗组织调查,且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双开”咎由自取。假若想,白雪山若是止于当初组织函询时的“豌豆跳”,就不会有今天的“头流血”,也不会由昨天的“好同志”成为今日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