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超配干部需“乘胜追击”

    2015-12-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尹宝平 从2014年1月开始,中央组织部把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人民网12月25日) 两年来,由中央坐镇指挥,各地积极参战,聚焦超职数配备干部,上下一心,精准发力,打了一场漂亮的“大兵团”歼灭战,消超治乱,战绩辉煌,值得点赞。 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消超成果,不让此类“怪象”再次反弹,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各地应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打好“扫尾战”的同时,乘势而上,补足短板,疏堵并举,开展“回头望”,重拳消超治乱。 查制度建设。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各地出现超配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机制存在“短板”,岗位职责不明晰,职数设置不精准,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部门衔接没有做到严丝合缝,定岗定责定员存在重叠等造成的。因而,要紧盯相关制度是否已经完善到位,存在的缺陷是否已经补上,制度是否易于操作,确保制度建设没有“死角”,不留“暗门”。 查“上下”渠道。超职数配备干部,还有一个上升渠道狭窄,报酬待遇和职务级别单线挂钩的“硬伤”,从而导致了干部“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排排坐、分果果”的尴尬局面,甚至还滋生了一些腐败问题。因而,各地应多杀几个“回马枪”,认真检查贯彻干部能上能下部署要求的实际效果,重点要看“下”的渠道是否畅通,让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查监督网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消超治乱,不能光是相关部门唱“独角戏”,各地应进一步规范选用程序,全程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引导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干部工作,充分运用微信、QQ、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形成一套专人负责、收集汇总、限时办理、反馈答复、有效闭合、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查问责追责。制度长牙生威,才能行有所止、心存敬畏。各地在进一步抓好消超治乱的同时,应回头严查超配干部的责任,要敢当“黑脸包公”,勇于较真碰硬,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钻空子、搞投机、不把纪律规矩当回事的问题要深追细究,倒查责任,严肃问责,决不姑息,形成高压治超的新格局。 打蛇打七寸。各地还应定期核查各单位的编制手册、干部花名册、考勤签到册、工资发放册等“关键点”,不给超职数配备干部留一丝可乘之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配干部问题积弊已久,惟有形成不能、不敢、不想的长效机制,坚持边消边查边改,露头就打,毫不留情,乘胜追击,才能真正根治干部选配中虚胖的“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