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器家用是爱的“错位”表达

    2015-12-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徐达胜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浙江海宁许汝霖专题。清代著名清官能吏许汝霖一生清明、光明磊落,慷慨好施、安于清苦,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为官之道“清慎勤”和治家之道“孝俭廉”,读罢深感于心。 在人情不古、日用纷华、事多违礼的环境下,许汝霖反思自己的为官之路和为人感悟,从一个个生活小节着手立规定矩,教育子孙俭为贵、孝为本、重清廉。其子顺天府丞许惟模,下属按例馈赠“值数千金”的礼物,便受到许惟模严厉训斥,后代子孙秉承家风、人杰辈出。由此可见,许汝霖给后代子孙留下的东西远比真金白银更显“含量”。 相比之下,在打“虎”拍“蝇”的当下,总有那么一些腐败情景剧让人唏嘘不已,以腐败官员为中心,上演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的连环戏,结局是一朝梦醒、满盆皆空,误了自己,害了家庭,任性的“权力之手”为他们戴上了冰凉的手铐。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来都是孝悌之邦。鲜有不爱惜自己父母、子女及家庭的,贪官污吏概莫能外。纵观曾经的周永康、刘铁男、周本顺之流,同为眷顾亲情、关爱家庭之举,结局岂止天壤之别?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批又一批曾经猖獗的“虎蝇”落马。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值得我们反省的是,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不乏有这样一类人,一门心思忙碌于升官发财,沉溺于灯红酒绿,奔波于莺歌燕舞,他们不仅放纵自我、任性妄为,还企图庇护家庭、恩泽子女,总想给子孙留下享不尽的荣华、用不尽的财富,手中的权力沦为了家用的工具。 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同样很有警示意义。有的党员干部自身不贪不腐,却出于对子女的溺爱、对家庭的感情“欠账”,用公权谋私弥补之。还有的党员干部因大操大办婚丧喜宴事宜等受到查处,想图个面子和“里子”,也少不了公权的影子。 人之为家,看似情有可原,其实不然。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其悔过书中提到,“错误的价值观”是其陷入沉沦的重要思想根源,更醒目的是他通过言传身教把这种“一生追寻捷径”的价值观传给其子。罪恶的种子一旦埋下,总有一天会结出堕落的恶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名党员干部对家庭之爱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达、不一样的呈现。但有一个道理千古不变,那就是人之为家,当为之计长远。《史记》记载,秦朝丞相李斯临刑之前,曾对其子哀叹: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父子相对大哭。权力可以成就一个家族,也足以毁掉一个家族。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给家庭留下什么,怎么留,都值得深思。 王岐山书记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始终谨记自己是党的人,是人民公仆,修身为官皆不可误,一言一行当与角色相称。“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教训启示我们,清廉安康是对家庭最好的爱。况且自身都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留给家人的哪里是永不褪色的“真金白银”,很有可能就是祸根。 当前,我们社会也不同程度存在“人情不古、日用纷华、事多违礼”的问题,许汝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仅仅自己做好是不够的,还要管好家庭。修身齐家,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我们组织的要求,做好了这一点才能与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提出的“廉洁齐家”要求相称。把我们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家风留给子孙后代,这才是最好的财富。 “刑不上大夫”、“国外是腐败分子的天堂”等逻辑的打破,反复验证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天下唯有畏法度者最快活。那些鲜活的案例,给我们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不要把爱放错了位置,公器家用是爱的“错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