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应是领导干部的内在品质

    2015-1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赵霞 “知足”一词来源于老子,在《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经典语录中,老子指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不知满足,进而强求,必定会带来灾祸,只有知足,才能有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知足,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修养,能否做到对待名与利的“知足”,不仅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更是衡量其是否为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标准和“试金石”。因此,领导干部应学会“知足”,让“知足”成为自己的内在品质和修养。 现如今,不少贪污腐败官员“落马”,究其根源在于这些官员不懂得“知足”,让金钱与美色蒙住了双眼,让野心与欲望吞噬了灵魂,最终一步步坠入了腐败的无底深渊。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干部”身份,不是“干事”的标志,而是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有权不用枉做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心里整天打着“小九九”,眼睛只是盯着“乌纱帽”;工作不问有多少“成效”,而是先问自己能有多少“回报”。试问,这样的干部又怎能会做得长久? “学而优则仕”,人们普遍认为能成为一名领导干部,已经是“祖上积德”,需要“感恩戴德”,踏实为官。但是,仍有些干部“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今天是科长,明天就想当局长、处长。于是每天挖空心思,“托关系”“递票子”“进圈子”,把“官员”的职责抛之脑后,仅当成“更上一层楼”的“阶石”。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不知足”的干部对自己、对人民、对国家和民族都是非常有害的。“不知足”的心理不仅让他的工作中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每天就是勾心斗角、提心吊胆,而且也使他“胆子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心越来越黑”,最终锒铛入狱,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审判。周永康、刘志军、刘铁男等“大老虎”的结局,就是对“不知足”干部最好的警告。 当然,领导干部学会“知足”,并不是让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在个人的名和利方面学会自我控制,懂得知足;在工作和学习方面要“不知足”,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这种欲望一旦控制不好,就极容易“走偏”,所以领导干部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名利要有正确的态度,加强自省自律,保持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坚决不做名利的“奴隶”。 总之,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学会“知足”,从“知足”中体味工作和生活的乐趣,从“知足”中彰显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从“知足”中感受百姓的认可与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