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精神融入“十三五”发展“血液”里

    2015-1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周口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网10月29日) 中国的改革发展走到今天,已历经30多年的实践探索。各界一致认为,好啃的“骨头”基本都已啃完,剩余的几乎都是硬骨头。“摸着石头过河”也几乎再无石头可摸,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因此,要解决面临的改革发展难题,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要坚持用创新理念,为改革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真正将创新精神融入“十三五”发展的“血液”里。 令人欣喜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再次将创新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就是为了明确创新在解决中国发展中所有问题的关键作用。“十三五”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坚持创新理念。 瞄准创新“靶点”。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艰辛且辉煌。虽然我们不断在积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但是带领13亿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人类历史绝无仅有。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要少走弯路,就不能“照单全收”,而必须在注重借鉴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去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发展经验。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开阔的创新视线。既要看到我们发展面临的困难,更要看准我们发展的重要机遇。既要善于吸收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又要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勇气。既要站在中国的立场看创新发展,还要把中国的创新发展放在全球视野来看。继续通过实事求是的探索,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全面创新,推动全面发展。 挖掘创新“源点”。当前,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震古烁今。但我们的发展任务还很重,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与创新发展形势不相称的是,我们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领域的创新活力一直没有迸发出来。“十三五”发展任务更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复杂,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挖掘创新的“源点”,充分激发人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的机制制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双创”成为每个人成功出彩的另一个“桥梁”。还必须坚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深入突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创新“源点”,为改革发展事业增添源源不断的“燃料”。 筑牢创新“支点”。创新不是盲目的“胡干”“蛮干”,而是要在科学合理的发展体制下的“巧干”“实干”。“十三五”期间,尤其要将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设作为创新的基本“支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完善的宏观调控为创新发展端正方向,兜住底线。让创新创业者有敢于犯错的勇气和机会。坚持用全面的、系统的措施去优化各个支点的作用,通过“全领性”推进和“集团化”联动,让各个“支点”真正撑起“十三五”发展的整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