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繁荣的风向标

    2015-10-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推进文艺繁荣发展,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解决群众立场和群众感情问题,完善保障长期深入生活的具体经济政策,把深入生活作为文艺工作者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出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只有摆正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为人民奉献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工作的根本动力。离开广大人民的期盼和需求,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艺作品也只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许多传世经典之作之所以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就在于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契合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实践。文艺作品只有紧扣时代脉博、倾听人民的呼声,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重要标尺,文艺创作就会有坚实的根基和正确的方向,从而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实践。要创作出精品力作,坐在办公室不行,凭空想象不行,浮在上面不行,出路在于打起背包、迈开双腿、眼睛向下、弯下身腰,深入到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军营等基层一线,在体验生活中挖掘题材,在感受生活中获得灵感,在经历生活中激发热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走进人民当中,在火热生活中“接地气”,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抓活鱼”,把焦点对准基层,把作品写在大地,着力创作讴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激励人民奋发向上的文艺作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从根本上来看,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是文艺工作的指南针,也是检验文艺工作的试金石。只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标准,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摆在首位,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关注服务人民的重点,把文艺创作之树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壤中,汲取人民的智慧,接受人民的评判,用人民的创造来丰富文艺、发展文艺、繁荣文艺,才能真正体现文艺工作的价值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找准文艺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坚持与人民结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使文艺工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文艺作品赢得人民的点赞和喜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在实践中回答和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定好方向、找准坐标、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做到文艺发展为了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