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四风”反弹重在转变“官念”

    2015-9-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青云 中秋国庆临近,为继续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防反弹回潮,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净化节日风气,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于9月6日推出了《中秋国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各部委和省市也相继出台措施,紧盯节点、严防“四风”反弹。 十八大以来,每到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下属纪检监察部门都无一例外通过“拍拍肩膀、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的方式进行“友情提醒”,郑重其事给官员注射“四风”预防针。然而,节假日过后,总会有一批大小官员因“四风”问题被曝光、被追责。 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不到三年时间,全国查处的“四风”问题已经数不胜数,被问责的官员也达数万之众。从这些状况可以看出,中央对“四风”惩治不可谓不严厉,官员应当吸取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为何总有官员“前仆后继”? “四风”说到底就是官民关系问题。只要官把位置摆在民之上,必然侵害百姓利益,损害党和国家形象,产生严重“四风”问题。“四风”之所以如同“打不死的小强”,因其具有三种特性。 正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些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大搞“四风”,从中捞取好处,尝到“甜头”的官员怎肯轻易罢手,这就注定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有些官员把反“四风”当成了运动,自以为躲过一阵子,一切就可以照旧。这些人在反“四风”风头正劲时当起了“缩头乌龟”,一旦自觉危险过去又立马原形毕露,这就注定了“四风”问题的反复性;有的官员搞“四风”好似吸毒上了瘾,把利用手中权力“吃点喝点拿点用点”当成顺理成章的事,一旦禁止难免时常“心痒痒”,于是乎改头换面与纪律规矩玩起了“躲猫猫”,这就注定了“四风”问题的隐蔽性。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四风”由来已久,反“四风”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采取高压态势,在重要节点“严防死守”,发动群众、动员媒体广泛监督,这些都是打击“四风”防止反弹回潮的必要和有效举措。在此之外,持续从“四风”产生的根源下手,才能收获标本兼治之效。 首先,要严把官员入口。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告诫,“当官与发财应当两道”。从政为官应当尽为人民服务之责,而不是享受奢靡荣华。所以,在官员选拔任用环节,就应当创新举措,用严与实的标准进行甄别,把意图进入官员队伍享乐之人拒之门外。 其次,要严厉追责问责 。“四风“如同瘟疫,严重侵害党的群众基础,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如果任由泛滥,必将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对“四风”绝不能掉以轻心,处理绝不能轻描淡写。对组织警示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者,就应当将其“拿下”。 再则,要严肃主体责任。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四风盛行,必然是一把手政治意识落后,是教育、管理、监督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要扼制“四风”反弹回潮,严肃主体责任,紧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彻底铲除“四风”产生根源,构建山青水秀的政治生态,重在官员转变“官念”,重归人民公仆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