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实是尕布龙一生最厚重的“底色”

    2015-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杨欢 18年奋斗,给西宁百姓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30年坚持,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让许多农牧民在省城多了个“家”;50年的奉献,走遍青海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里……蒙古族共产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用质朴和执著,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清廉表率尕布龙,为党工作几十年;百姓个个夸不停,他成了感动青海的尕老汉……”一首传遍青海的“花儿”小调,唱出了百姓的心声,也唱出了尕布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从四五块钱的劣质纸烟、到住过六七千人的“牧民店”、再到3.75万亩的绿化山地,从政为官50年,尕布龙用严与实书写了一生最厚重的底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数十年来,尕布龙咬定青山不放松,定下一个目标就“逢山开路、遇河搭桥”,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进,以从严从实的作风谋事、干事、干成事。在其位时谋大事,以深邃的目光为牧民谋最长远的福祉,建设了3.75万亩的绿化山地,而不是图一时之利,干“面子工程”。“为官就要为民”,尕布龙用一生的时间,印证了这句座右铭,印证了他创业到老、实干到老的默默坚持,印证了事事、处处以“实”谋划、用“干”说话的人生追求。 尕布龙的每一个“大手笔”,都是建立在严谨调研的基础上,所以对于每一项决策,他都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担任省级干部22年,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解决群众最难的事,使河南县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全国北方第二个草原无地面鼠害县;他长年带领干部职工种草植树,为西宁南北山绿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用自己最后的一段日子,在哈勒景草原搞牛羊育肥示范项目……所有这一切,都干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他在牧民的心中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尕布龙的为民情结缘于自身,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放羊娃”,用一辈子的对党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忱,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的问题,用“生命不息、实干不止”的坚韧不拔,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时时处处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 尕布龙用行动展现的“三严三实”精神,是对当代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最好的诠释,为所有干部树立起了一道标杆。作风建设永不止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诱惑,当代党员干部要以尕布龙为榜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严与实作为日常言行的戒尺,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