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借“力”的县委书记才能走得远

    2015-7-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晓斌 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县委书记作为“一把手”,直接承担着组织和动员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工作进程的重要任务,是关键位置上的“螺丝帽”。其工作成效要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许,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必须借“力”前行。 要有亲和力,以民为本。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内有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作为一名官员,县委书记要时刻清醒自己是“百姓”的一份子,秉承民本情怀,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源于人民的信任。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人民要充满敬畏。《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人民是为官为政者的衣食父母,只有用对父母般的情感履职尽责,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 要有政治定力,明辨黑白。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为官为人直接影响着一方的政风民风。县委书记必须明辨黑白,不趟浑水,弘扬正能量,才能在当地形成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要辨黑白,就必须分清黑白是什么。这就要求县委书记们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倡导作为修身律己用权的座右铭,时刻向中央基准看齐,严格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同时,要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嫉恶如仇,激浊扬清,管好家人和身边的人,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要有工作魄力,能一竿子插到底。陈云同志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求实,不仅仅是共产党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更应是党员领导干部灵魂深处的重要遵循。作为主要领导,要想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工作效能,就必须准确、客观掌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只有一竿子插到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找准工作着力点,把力量用在“刀刃上”。作为县委第一负责人,县委书记就是当地的“旗手”,只有“竿子”在人民中插实了,自觉做道德上的楷模、行为上的示范,党的旗帜才能在广大干群的心间高高飘扬。 要有人格魅力,功成不必在我。县委书记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舵手,如何规划、决断本辖区的事宜直接影响着当地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在短时间内用政绩展现个人价值?还是立足永续、站位高远对所辖区域进行统筹谋划?这直接体现着县委书记的权力取向。要获得人民赞许不仅要有“功成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功成不必在我”既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笃信,更展现了执政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只有“功成不必在我”,才能破除焦躁情绪,树立科学、长久、正确的发展观,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县委书记既是共产党人在基层的旗帜和标杆,又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只有通过其执行力让困难者感到温暖、让平庸者感到希望、让奋斗者充满力量,才能形成全县的发展合力,人民在享受发展成果中才能笑口常开、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