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需记“当以不贪为宝”古训

    2015-6-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巴桂茹 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多数是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据媒体调查发现:80%的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贪官大多都有不良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一贯作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家风对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具有深远影响。对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官风淳作风优,家风不正有权时“全家腐”最终必然导致事发后全家哭。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当今领导干部极具启迪。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却说:“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我们还是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贿道一开,辗转滋甚”,子罕的话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以不贪为宝”不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廉政准则,更当成为良好家风的第一要义。 回顾党史,老一代革命家的优良家风中也都包含“不贪为宝”的精神要素,值得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原则”,帮我们厘清了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边界;朱德用“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的标准要求家人,为我们诠释了何谓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不贪享受的群众路线;习仲勋用“夹着尾巴做人”的告诫教育子女,向我们传递了敬畏权力、严以律己、低调做人的从政之道。老一辈革命家“以不贪为宝”的好家风,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平安幸福与崇高声誉,更使得后人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理想,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反观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却背弃了“不贪为宝”的古训,把家风建设抛到脑后。他们或亲自上阵,把敛财当成人生目标,力求为自己、为子女留下更多财产;或退居幕后,用权力帮子女、配偶谋利,充当“保护伞”。一朝事发,或自己身陷囹圄,或全家集体陷落,害了自己更害了家人。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的“教子联”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为子女留下万贯家财,不若留下良好家风。为此,领导干部要做到两点。一是管好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自身廉洁。二是管好家人,教育家人正确对待权力与利益,用清廉家风守住“权力后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和民风,于党、于国、于家,领导干部都须正好家风、传好家风。那么,就请谨记“不贪为宝”的古训,并将其作为家风中最重要的一条,世代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