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有”为标 争做群众“点赞”的县委书记

    2015-6-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朱勇 5月28日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陆续公布本省(市、区)推荐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初步人选。本次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推选和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通知》(组通字[2015]26号)要求,中组部计划在今年“七一”前夕,于全国范围内表彰一批优秀县委书记。 古人云,“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一级是我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书记更是我党执政兴国“一线指挥部”的“一线总指挥”,是我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在干部序列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群体;从工作性质上,是一个置身各种矛盾冲突前沿的群体。同时,县委书记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离群众最近,既明白“上头”,又了解“下头”;既要抓“大政方针”,又要管“芝麻绿豆”,是党的形象在县域群众中的具体代表人。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没有一种根基,比根植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汲取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县委书记作为当前我国执政兴国的“腰部”力量,是国家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他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是否巩固、事业发展能否常青。笔者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要以“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标,常怀为民之心、行务实之举、修清廉自形,以成绩来谱写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赞歌。 以“四有”为标,怀“为民”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民,就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要务。“大树千尺缘根深”,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就应当常把人民放心上,多做“顺民心、惠民生”之事,不行“逆民意、损民利”之举,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李克强总理曾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要做到“以民为本”,县委书记就要常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深入群众、走入田间、坐入炕头,与基层人民进行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敢于听老百姓的“牢骚话”,善于听老百姓的“真心话”,乐于收老百姓的“烦恼事”,从民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着手,认真解决民众反映的问题。用心去为民办事,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用真心换真情,用真心换民心。 以“四有”为标,行“务实”之举。“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海中得蛟龙”。务实,就是要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就应当把工作落在实处,重“实际”,深入实际,了解实际;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对上爱端“盆景”,亮“样板”,“三分成绩讲七分”;对下兜“圈子”,捉“迷藏”,“一推六二五”。务实,就要求县委书记像“铁匠”一样,实打实、硬碰硬;而不能像“木匠”那样,睁一只眼闭一眼、得过且过。如果县委书记都“浮在上边”,不入“海底”,不与老百姓接触,就不能把准群众的“脉搏”、摸清基层的“实情”。唯有少讲“排场”、多干“实事”,真正为民解忧、为民解困,真诚把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才能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缩短干群之间的“差距”。 以“四有”为标,修“清廉”之形。“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清廉,就是要把清正廉洁、永葆本色作为第一要求。常言道:正人先正已,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就要秉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秉公执法、廉洁正直的作风,把自身塑造为“廉洁之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绷紧“权利、制度、算账”三根弦,切实做到公道正派。清廉是修身正己的明镜,廉洁是诚信自律的生命线。县委书记在工作中要坚决抵制“糖衣炮弹”,做到权力面前不特殊、金钱面前不伸手、亲情面前不松口;在生活中要经得起权、钱、物的考验,时刻告诫自己,约束自己;在思想上要筑牢反腐倡廉三道防线—常筑“防火墙”、常念“紧箍咒”、常立“高压线”,只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才能做到以民为本,为民办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在我国的治理结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实践中县委书记要以“四有”为标,把“为民、务实、清廉”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怀为民之心,权为民所用无私念;行务实之举,真抓实干见落实;修清廉之形,两袖清风品自高,争做群众“点赞”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