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政策需要更多“速度和激情”

    2015-4-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龚朴磬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 去年,总理曾几次在会议上指出一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问题。今年年初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直斥“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4月10日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总理强调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时隔几日,总理又提醒简化流程,足见破除“庸政懒政怠政”之难。 按规矩办事是规范行政的必然要求,但中央和各部门研究很长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执行方案的政策,还需在处长那里“走流程”,而且一走就要一年,是不是略有些荒唐?有了具体方案为何多日不能成文?国务院已经通过还需要处长把关,这耽误改革进程的“走流程”,已经成为“庸政懒政怠政”的挡箭牌。 改革必然触及利益,群众最担心的是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特别是来自执政者内部的阻挠。改革出现“中梗阻”,政策没落地,飘在半空里,看得见,摸不着。即便政策不断出“利好”,群众也迟迟没有感觉。时日长久,必然使群众质疑改革诚意,质疑政府执政能力。 为官就要有为,干部就要干事。干,不需要什么理由,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事在人为。拖,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今天这事耽搁了,明天那事耽搁了,上面喊破嗓子,下面望断脖子。“庸政懒政怠政”,说到底,就是缺少“速度与激情”,缺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缺少奋发有为的事业心。 信息化时代,各种变化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工作方式和行政效能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人有亲疏远近,事有轻重缓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中央的决策,当然是大事要事,迟一天施行,后续政策就被延误一天,迟一天施行,事业就被殆误一天。顺利完成预期目标,领导干部是关键,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