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接管”并重 防止简政放权“自由落体”

    2015-3-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子州 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陈武代表说,自治区去年取消下放调整168项行政审批事项。习近平问:取消多还是下放多?放到地市一级后还继续放吗?答:根据实际需要,该取消取消、该下放下放。习近平强调,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3月8日新华网) 在物理学上,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物体,叫“自由落体”。此次,习总书记将“自由落体”这一专业术语用在简政放权上,既生动又形象,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简政放权既要放得下,也要接得住、管得好。 放得下是前提。李克强总理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什么叫真理?最简单的才是真理。本来是很简单就能做好的事情,你搞得那么复杂。企业想退个税,不能让他们过五关斩六将,跑断腿还找不到门。”由此可见,敢于放权、充分放权是基础,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必须“大道至简”,彻底放、不截留,这样方可减少很多进退反复。当然,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明放暗不放”、“重形式轻实效”、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要改变这些现象,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让中央与地方改革步调一致。其次,下放审批事项应当坚持需求导向,尽可能征求基层意见,而不应片面地以审批事项的取消、减少幅度作为考核指标。 接得住是重点。审批事项彻底放、不截留后,重点要接得住。比如有的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的审批事项没有全部进驻服务中心;有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够专业;有的审批事项进驻了,但统筹管理、机构改革还没跟进……可见,简政不是盲目“减政”,放权不等于“自由落体”。要解决“如何接”的难题,应该提前考虑到地方的配套制度、人员素质乃至硬件设备等,如果存在不足,就得尽快协调解决。此外,基层政府应打造好承接平台,比如建立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社会管理三大平台的规范化运行,对相关行政事业机构进行整合归并,设立精干高效的综合管理机构等等,这样就能化解“接不住”的问题。 管得好是关键。审批事项下放,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下放的审批事项能否管好,很重要一点是政府能否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从过去的以事先审批为主的行政模式,转向以事中、事后监督和服务的行政模式。因此,针对一些地方或部门视简政放权为一放了之、放管分割的错误观念,应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即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后,不能做甩手掌柜,两手一摊,啥事不管,而要明确“放”与“管”的边界,有的放矢,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在此基础上,还应“有权不可任性”,在下放权力的同时考虑好依法监督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简政放权,开弓没有回头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同时,今年政府的工作计划还包括: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虽然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剩下的行政审批项目都是含金量较高的,其难度也将越来越大,但简政放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乘胜追击”,真正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彻底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