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塌方式”腐败还须按方吃药

    2015-3-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媛 3月6日下午,在山西团开放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谈及触目惊心的“塌方式”腐败时,不逃不躲、冷静面对,深刻剖析了腐败的根源,条条击中要害,件件发人深省,指明了整改突破的关键,也为根治腐败“多米诺”现象提供了一剂良方。患病不怕,只要不讳疾忌医,按照正确的“药方”及时“用药”,动真的、来硬的,就能铲除腐败、肃清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党要管党“不缺位”。管党治党不是某个部门“单枪匹马”就能干好的事情,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打好“组合拳”,向同一个方向发力,才能赢得最终胜利。多数时候,一个地方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与各部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不无关系,如果党委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不放手、不甩手,纪委真正把监督责任落到实处、“掷地有声”,不缩手、不打怵,各职能部门在其位、不缺位,把身上肩负的使命当成履职尽责的“警钟”,常敲、常念,腐败问题就很难立住脚。 拧紧开关“不漏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党员干部的总开关拧不紧、思想“跑风漏气”,道德观念“把不住门”,一些利己唯上、权力为大的私心杂念就容易找到一条可以叮的“缝”,慢慢侵蚀党的肌体健康,腐败堕落也将成为必然。思想的“防火墙”像一道无形的“阀门”,挡住了不良诱惑,守住了清廉本身。根治腐败,思想是“根”,不能忽视,更不能忽略。在反腐倡廉的攻坚战中,要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时常给总开关上上弦、拧拧紧,及时给“防火墙”补补漏、加加固,不给腐败留机会。 扎紧笼子“不松口”。权力要用来为民造福祉,就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框定正确的轨道。山西的腐败问题牵涉面广,这与地方“一把手”的权力辐射、权力腐败有很大关系。处在权力塔尖的“头”是一个地方的“占山虎”,他们权力大、关系多,很可能是上级管不着、同级不敢管的“监管盲区”,也是导致“抱团”腐败的核心人物。牵牛牵鼻子,想要根治塌方式腐败,就要对地方“一把手”建立起切实管用、好用的权力监管体系,让领导干部不能“一人独大”,而要充分“发扬民主”。 从严查处“不留情”。从严查处是遏制腐败问题的一把利剑,如果因为权力的干涉而“法外开恩”,或者处罚的“板子”打得不痛不痒,制度就会失去威慑力,成为老实人的“紧箍咒”,违纪者的“耳边风”。慎用权力、铲除腐败,监督检查的力度不能弱,对无视党纪法规,冒险“越雷池”、“闯红线”的干部,狠打板子、绝不手软,让其知道法纪的厉害;对出面说情、用权干涉的领导干部不给面子、不卖人情,甚至也要查查彼此的利益关系,有问题一起办,不怕一查带出一帮,就怕饶过一个祸害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