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肩负新使命

    2015-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强红 《礼记·中庸》:“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邹碧华秉承“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理念,敢于担当,敢于拉下情面得罪人,迎难而上啃“硬骨头”,牵住法官员额制这个“牛鼻子”,干出了成绩,做出了榜样,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楷模和标尺。 “天道多情哭英才,地灵有知埋忠魂。”“奋楫者”邹碧华倒了,因为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中。静物无言,历史有痕。邹碧华用生命演绎了一名国家干部对党的忠诚,用改革镌刻了一名司法改革者恪守的职业道德,写下了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值得我们尊敬、学习和跟随。 向邹碧华学习,就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邹碧华“一生追求崇高,却又甘于平凡”,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担负何种职务,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直到去世前,最牵挂的还是司法改革。致敬邹碧华,就是要少一些“利己主义”,多一些“家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向邹碧华学习,就是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邹碧华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率先“吃螃蟹”的人,并没有畏手畏脚“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带领团队一班人,敢于触及利益、打破情面、直面问题,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致敬邹碧华,就是要少一些“嘴上功夫”,多一些“实干主义”,将改革进行到底。 向邹碧华学习,就是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用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邹碧华用他47年充分燃烧的人生,写下了改革者的执着和信仰,也给上海的司法改革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做出了贡献。致敬邹碧华,就是要接过敢于担当的“接力棒”,自觉担负起肩上职责,书写“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精彩人生。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履行好肩上职责,适应新状态引领新常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拿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真诚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成就一番事业、赢得一方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