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要敢于走出一亩三分地

    2015-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凤敏 2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人民网) 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下,经济增速开始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们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要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打破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定式,深入到“化解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纠结”的层面突破“中梗阻”,从而才能产生改革的深度效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科学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何一项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必须跳出行政区划带来的一时一地、一部门一行业的局限,实现上下“一盘棋”的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如果关起门来搞发展,各自守着 “一亩三分地”而担心“肥水外流”,最终导致各地近在咫尺的资源要素不流通,区域内生产活动不能对接协作,公共配套服务随之滞后……如此种种的“中梗阻”,使本来已经形成的一片产业得不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在实施“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中,各地区只有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让“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同时,也激活和释放本地区的改革发展活力,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各地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科学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重视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必须放宽视野、放远目光,上下“一盘棋”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抱团取暖,逐步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事实证明,谁跳出了“一亩三分地”,谁就能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思维定式,谁也就能更好地种好“一亩三分地”,更好地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