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岂能换汤不换药

    2015-2-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媛 每到年终岁末,各色各样的总结会、述职会、评议会接连不断,写总结、作报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总结汇报自然少不了讲评成绩,但剖析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近来,笔者参加了一些单位的总结报告会,发现在谈及存在的问题时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同单位、不同业务,问题分析“换汤不换药”,同一单位,同样问题年年报告年年有,年年改进愁犹在,那么召开总结大会意义何在?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纵观有些单位的年终总结,问题年年提,提来提去还那些,无非就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制度机制不健全”等等,仿佛这是一幅“万能药”,用在哪都合适,而每年变化的仅仅是有哪些工作没做好、哪些制度还不健全、存在一些不良作风,看似各有千秋、剖析深刻,实质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拿来主义,这样的总结能否起到敲警钟的作用,促进工作改进,效果值得商榷。 工作总结“换汤不换药”,一方面,说明有的领导干部对年终总结不重视、不认真,觉得写完、念完就了事,把“老生常谈”的问题套过来用既不会冲淡工作成绩,也掩盖了一些实质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工作不负责、不积极的表现,对一些确实存在的、难啃的“硬骨头”不愿下功夫、下力气整改,要么是总结完、检讨完就“抛到九霄云外”,或者是干打雷不下雨,动静不小、不见实效,结果总结年年提,问题却“涛声依旧”,这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既不利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更会折损党的形象,透支政府公信力。 年终的汇报总结旨在提炼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制定务实举措,推动工作开展,但如果调子定得很高,行动起来却慢腾腾,小毛病也会演变成大问题,反之,如果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再根深蒂固的顽疾也能“斩草除根”。所以,想要年终总结起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就要谨防“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首先得从思想上转过弯儿来,把总结汇报当成是对工作的一次集中“体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藏着掖着,把问题拿到明面上让干部群众评一评、议一议,切不可错误地认为问题说多了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些找不出问题、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才是最大的问题。 问题剖得深,才能改得实。切不可以为总结完了、汇报完了就万事大吉,抓好问题整改才是“重头戏”,要有股不抓到底不放手,不改到位不收兵的决心,聚焦查摆出的问题,什么难改就重点改什么,什么要紧就先改什么,不能因为怕“搁着牙”就不肯“使劲啃”,不能怕得罪人就畏手畏脚,制定的举措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样问题才会越改越少,工作才能越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