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岂能摆花架子

    2015-2-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冉 打开今日的《人民日报》,其中《“被逼的”便民服务失民心》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近年来,各地乡镇(街道)基层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纷纷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等行政服务机构,以提升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便民服务机构却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职能,反而被群众讥为“摆花架子”。 其实,政府开展便民服务这项工作,纯属是为群众提供一些便民措施,不仅是政府部门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还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了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既然这些便民措施是为民服务,就应体现方便群众,达到真正服务的效果,如果个别服务中心,只是为了搞面子工程,打着便民的幌子,搞形式主义,借权力营生,侵占百姓利益,那“被逼的”便民服务岂不是形同虚设。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一些便民服务中心出现不便民的现象。根本原因无外乎:其一,工作人员不到位。一些乡镇(街道)站所人员力量有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多岗,既要兼顾站所业务,还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因此,就经常出现人员脱岗。其二,日常管理不到位。有些地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工作作风散漫,服务质量不高,对待老百姓时常趾高气扬,“吃、拿、卡、要”变成常态;有个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政策学习不够,不熟悉相关业务政策和办理程序等,让群众为了办事而“跑断腿、磨破嘴”。 说到底,这些坏现象都是由于执政思维上还未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要想切实实现便民服务真便民。首先,整合职能,规范运营机制。整合服务中心职能,加强统筹协调,实行集中办事,规范服务,限时办结,提升行政效率,为群众提供方便、顺畅、快捷的“一站式”办事环境。其次,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公示窗口人员手机号码,确保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为民、便民、利民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再次,完善监管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窗口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个人评先晋级挂钩,激励工作人员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公开服务监督电话,让广大基层群众了解便民服务中心;公开服务流程和标识,让办事群众对便民服务范围和办事流程一目了然。 便民服务本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宗旨。希望有关部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职,抓好抓实这项工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