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瘦身还需提升透明度

    20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琳 国务院今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了若干规范行政审批的具体要求,包括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等。(新京报) 长期以来,在一些审批手续上,有利可图时“齐抓共管”、无利可图时就谁也不管的情况时有发生。群众和前来办事者深感不便,更敢怒不敢言。繁琐繁杂的行政审批流程,不知延误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空耗了多少人员的精力,致使有的人提起“办手续”就疾首蹙额。因此,简化审批手续,让行政审批“瘦身”,给发展脚步松绑,已成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从新一届政府成立至今,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已达600多项。取消范围广、“含金量”高,使企业投资自主权极大地提高。尽管如此,为了办一个证、盖一个章跑上几个月的新闻仍不鲜见。这些费时费力的审批背后,既有工作人员冷漠、不负责任的原因,也有各地审批标准不一、缺乏沟通的缘故。所以如何进一步凝聚改革的共识和动力,加速简政放权,实则是关系到改革质量的大事。 政府之所以要设立行政审批,主要是管理社会的需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官员出于个人私利的需要而滥设行政许可。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还要坚决杜绝某些人或组织假借政府权力,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本应由市场做的事为自己牟利的情况。 推进简政放权,根本目的是方便企业,优化环境。面对一些必不可少的审批,企业有没有感到比以前更快捷、便利,是评判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所以要想减少审批和许可中的腐败现象,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不能仅仅着眼于审批制度改革本身。而是应注意把取消审批事项和规范管理结合起来,把减少审批的随意性和建立运作机制结合起来;同时,不能单兵突进,还要推进相应各领域的改革,强化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行政审批的制衡机制和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提升改革的透明度,推进地方政府行政作风的转变,规范办事流程,并真正强化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应该真正重视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质量如何,只能看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否达到了市场和民众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看审批数量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