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过头”的背后是制度不够

    20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玥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披露了江苏某地为完成财政收入考核任务,竟然采取征收过头税和税收空转手段,即通过让企业先缴税后返还的方式,实现财政收入“空”增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2月6日 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当下因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增收的确遇到了较大困难。面对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收入最低增幅现状,一些地方政府只顾完成考核任务,完全不考虑企业承受力和长远发展,居然动起了过头税或者税收空转等等歪脑筋。虽然财政收入数字看似节节攀升,但是这种“欣欣向荣”必然难以持续。要知道,收取过头税,完全就是杀鸡取卵,不仅会令本地企业背上沉重的发展包袱,还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更严重的是,社会公平与政府公信力也将受到重创,真可谓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但是,笔者认为,我们除了要认清征收过头税的弊端之外,还应当对其背后的制度“不够”进行反思。首当其冲的就是税收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税收结构以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主,而由于间接税有重复计税和转嫁税负等弊端,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税收自然加速上涨,相反税收则会迅猛下滑。也就是说,我国的税收结构在抗经济周期性方面不是很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自然萎靡不振,而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财政增收任务,也只能竭泽而渔收取过头税了。由此来讲,笔者认为,若要避免出现征收过头税等行为,改革税收制度是必由之路,特别是要完善税收结构,提高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直接税的比重,增强税收的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 不过,“不够”的不仅仅是税收制度,最“不够”的还是权力运行制度。从《焦点访谈》的这期节目来看,江苏某地政府无论是征收过头税还是采取税收空转手段,都没有经过当地人大的同意,更没有举行听证会等来征求民意。这其中,自然有对舆论批评的顾忌,但更多的还是“手中有权,唯我独尊”的用权理念在作祟。也就是说,在某些领导干部看来,权力要大过企业诉求,更比公平、公信这些无形的东西重要,所以为了保住乌纱帽或者是为了戴上更大的官帽,自然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进一步讲,关住权力的“笼子”也不够牢固。从节目中来看,江苏某地征收过头税的现象并非“昨日之事”,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那么,当地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到哪里去了呢?上级政府的巡查和监管是否真正到位了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不会被央视的《焦点访谈》曝光。由此可见,征收过头税的症结在于权力运行制度有漏洞。 总之,税收“过头”的背后是制度“不够”。我们期待着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停止征收过头税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我们更期待着,税收制度能够尽快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能够逐步健全,两者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共同为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