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纪委书记为何“丢西瓜捡芝麻”?

    2015-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点墨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纪委网站今日刊文《改革就是要改体制动机制》,文章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监督执纪畏首畏尾,对参与地方和部门业务却乐此不疲,把自己的主业当成副业。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化认识,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求真务实,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的要求落到实处。(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在正副职一应俱全的权力语境中,纪委书记即使分管了其他业务,也很少涉及重点工作。若将其主管的纪检部门比作“西瓜”,分管的些许“冷衙门”最多算个“芝麻”。但就是这些“小芝麻”,却往往能“喧宾夺主”。那么,纪委书记们究竟为何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实际上,纪检干部之所以“心有旁骛”,绝非“兴趣所致”,而是源于利益牵绊。话说纪委这个“西瓜”虽然有分量,却榨不出“半两香油”,是个十足的“清水衙门”。与之相反,即便再无足轻重的业务部门,也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实权。也正是在这些实权的吸引下,某些纪委书记才会情不自禁地上演“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戏。 此外,要反腐肃贪,就必然会触及某些贪官污吏的既得利益;要正风肃纪,就难免会让某些懒官惰吏阵痛。这也就是说,监督执纪是个伤人的差事。某些“身不正”或“肩膀软”的纪委书记执起纪来自然畏手畏脚,挑不起“担子”。 目前,中央已经明文规定: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再分管其他业务。这就以制度的形式,严格划清了纪委书记的权力“边界”。相信没有哪个纪检干部再敢身兼数职。但利用纪委书记的政治影响力变相以权谋私、干预其他部门工作的,想必不会从此销声匿迹。若不能将这只“踩过界”的脚牢牢捆住,纪委书记不分管业务的规定恐将“大打折扣”。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若想真正让纪检干部们一心一意地监督执纪,还需在强化纪委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坚持在业务部门身上大做文章。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所有干部置于监督的“镁光灯”之下,让“芝麻部门”也无油水可榨,让“踩过界”的纪检干部“偷鸡不成蚀把米”,才能真正断掉纪委书记“上居高位、下揽实权”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