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免费买房”源于公权作“脸卡”

    2015-1-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鱼予 安徽省蚌埠市原建委主任黄平“借权谋房”,利用“购房优惠”和“工程款抵付”,不花一分钱竟购得价值43万余元的住房一套。这起发生于2005年的“借权谋房案”日前被挖出,黄平以涉嫌受贿罪被蚌埠市蚌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或许你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43万余元的购房受贿案,对于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一个身为蚌埠市原建委主任来说应该不是多大一点事,它应该早已被今天的“房姐”、“房叔”、“房爷”、“房警”拍在了沙滩上。但事发2005年,一个国民工资普遍偏低的年代,能“借权谋房”,利用所谓的“购房优惠”和“工程款抵付”,不花一分钱免费得到价值43万余元的住房一套。可能除了惊诧、嘘唏,不得不佩服他真把权力用到了极致。其实这样的“免费买房”,皆源于在刷公权力这张“脸卡”,是我们的监管变成了“灯下黑”所致。 就如有网友戏言,曾经几何,房产已经成了众多贪腐官员的“标配”。如今的黄平落马好似再次验证此番说法。假借购房欲望,提出要求给予优惠,商家感谢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先“优惠”再“抵付”,从剧情的演变过程,实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过程,更是利用公权力“干田起水”权力寻租衍生。这既是地地道道的贪腐,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衅。试想,当许多人还在为自己的第一套房努力奋斗时,他们居然能利用公权的“脸卡”轻松拥有价值不菲的“免费房”,这让公信力何在?官德、公权力跌碎一地是肯定的,严重损害领导干部队伍的形象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当然,剧情发展到此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公权力是如何监管制衡?会再次摆上桌面。其实事件中,好似监管存在,黄平也害怕“免费买房”的事暴露,而是以其表弟的名义办理了购房手续和房屋产权证。但实情是,公权力和商家之间上演了一个权势依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企业、商家慑于权力,和领导搞好关系,就好像占领了市场竞争优势和先机,因此不得不千方百计去讨好攀附;而涉案者自持拥有对企业的生杀大权权力,便不择手段攫取来自权力的便利,即腐败寻租。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阀门失控,权力监管“脱缰”,才让公权力的“堡垒”被攻破。 毋庸讳言,“免费买房”也折射出房地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审批环节存在权力寻租的机会,官员的财产公示不够规范等因素。试想,如果房产登记制度、财产公示公开透明,谁家拥有几套住房一目了然,那么贪腐官员如何敢购买和拥有多余的房产;如果审批时公平公正,何来感谢黄平帮其介绍工程,用房地产公司欠其公司的工程款,为其“抵付”30万元购房款;如果财产公示规范、细致,怎会事发2005年案件,今天才浮出水面?此番种种,除了是黑色幽默的演绎,更是公权作“脸卡”下的官商“会心一笑”的利益合谋。 一言以蔽之。天上没有掉馅饼好事,作为党的干部,应该坚守为官的底线。事实证明黄平落马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愿其他官员引以为戒,不要公权作“脸卡”去透支公信力;更愿官员们不要去趟不该趟的浑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也愿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对可能存在隐藏猫腻和权钱交易等问题及时查处防范于未然,让官员们用真实的“脸面”为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