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缩距”是重头戏

    2014-12-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天宇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改革方案已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12月24日 人民网) 作为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我国养老金“双轨制”逐渐暴露出弊端,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养老金“双轨制”是指对公职人员与企业职工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一般来说,企业职工退休金普遍比机关、事业单位低几档。正是退休金的差距,引起社会一部分城镇职工不满。为此,中央提出“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以实现养老保险“并轨”目标。 既然养老金“并轨”目的是缩小机关人员与企业员工的退休金差距,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缩距”就成为了改革重头戏。改革方案虽已通过,但接下来的推行阶段才是难点,也是“并轨”能否实现的关键阶段。毕竟曾经有六省“并轨”失败的先例在。那么,养老制度“缩距”究竟难在哪? 农村参保率低是城乡养老“缩距”难点。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五个同步”中提到“改革在全国同步实施”。但现实中,许多农民对养老保险政策还存在一定误解,对未来能否发养老金仍“半信半疑”。因而许多农民不愿“平白无故”拿出钱来为未来“买单”。连养老金都没有,何谈城乡养老“缩距”? 职业年金“标准模糊”是城镇养老“缩距”难点。根据养老制度改革方案规定,“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如何建立?若职业年金由各机关、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补充养老保险,则不同单位经费不同,从而导致职业年金不尽相同。既然职业年金标准是模糊的,那么“贫富”部门或导致年金“增距”。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说的不应只是少数人。若要实现13亿人都能分享到养老制度的果实,一方面应在农村基层进一步普及养老保险知识,推进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与落实,调动起农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应建立严密的职业年金制度,细化年金发放标准。只有缩短城乡居民、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差距,才能真正实现养老金“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