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改革新出发的号角吹响整整一年,一年来,中国改革热情持续高涨,改革措施频频落地,理论界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央决策和社会热点不断“发声”,改革“好声音”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纵观2014年,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重大主题下,理论学者们不仅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国等宏观热点,同时也就反腐败、事业单位改革等微观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就此,理论频道盘点推出2014年度“十大好声音”,以飨读者。
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物:严书翰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观点: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能起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虽然不能等同,但是两者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详细】
声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把握的三个关键词
人物:李捷 求是杂志社社长
观点:大家都知道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整个我们如何全面贯彻十八大的精神,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如何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国防建设、和平发展道路、外交、国际战略,还有如何建党、抓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判断。如何掌握这样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怎么在这些千条万绪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判断里面能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能够加深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还有他精髓的理解这是特别关键的。在这里,根据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我觉得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详细】
声音:基层干部薪酬适度上涨势在必行 但绝不是“齐步走”
人物: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观点:未来我国仍需加强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完善和法律保障工作,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公务员薪酬合理的调整,构建公务员薪酬调整的长效机制。其次,对于公务员队伍当中哪些人最应该涨工资,哪些人暂时不涨,这取决于我们公务员考核的机制,由这一机制所产生的结果来决定到底那些人的薪酬该上升。可以明确是,公务员工资上涨绝不是“齐步走”,吃大锅饭。【详细】
声音:周永康被查昭告天下 打虎无禁区反腐无豁免
人物: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周永康被查,明确昭告天下:反腐没有底线,反腐没有豁免,打虎没有禁区。腐败分子不论职位的高低,不论 是哪方要员,不论任现职还是已经不在职,不论在国内国外,只要触犯了国家法律、违反了党的纪律、败坏了党风、脱离了人民群 众,都会一查打底,绝不姑息。【详细】
声音:事业单位改革成败取决于能否正确理解公共价值
人物:樊鹏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观点:当期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稳步推进,重点放在分类改革和去行政化方面。事业单位改革的本质是政府改革,其核心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决定》提出的“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和“推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其目的都是更好地改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围绕这一目标,必须明确,分类改革和购买服务带来的主体多元化,并不必然等同于“去公共化”,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而是要在主体多元、机制创新的同时,保障公共价值优先,维护群众利益,巩固执政基础。【详细】
声音: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发出“两大信号”
人物: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观点: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沈丁立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发出两个鲜明信号:国安委的核心是国家政治安全,内涵是总体安全。【详细】
声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向明确 薪酬应由市场决定
人物:吴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观点:过去我们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机关是绑在一起的,机关动你就动,机关涨你就涨,体现不出自身的特点。2006年工资改革以后,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但实际上从目前实施来说还是不够平衡,比如说有些地方搞了,有些地方没搞,《条例》出台以后,将会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条例的特点,一个方面体现在激励性方面,也就是说,怎么样更好地激励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业绩,来获取更多的报酬。比如说分三大块,第一块是基本工资,第二块是绩效工资,第三块是津补贴,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构体现。【详细】
声音:法治的核心命题,是权大还是法大
人物: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观点:法治的核心命题,是权大还是法大。如果是权大于法,那么执掌权力的个人就会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就会变成权治,权治就会变成人治,那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当然也是执政党的灾难。如何解决好二者关系,他以为至少有三点。第一,至上规则。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宪法和法律既是人民的意志,也是党的意志,是二者意志的高度统一。任何个人的意志和行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只能在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之下,而不能在其之上。【详细】
声音:徐才厚被查标志“反腐肃贪”挺进一大步
人物:任建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观点:徐才厚因腐败等严重违纪问题被调查案例具有多重标志性意义。徐才厚是迄今为止受到查办的军中最高级别官员,也是副国家级高官,属于“大老虎”级别。这标志着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打老虎”战役又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徐才厚被查办,将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军队系统不再成为反腐败的特殊受“保护地”,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宣示的“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又向前挺进了一大步。【详细】
声音:零容忍反腐把“纸老虎”打回原形
人物:高波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观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句老话,但在今天的反腐“打大虎,大打虎”中被赋予新意。不论是恶虎上山,是猛虎归林,是为虎作伥,或是虎穴龙潭,谁也别低估中央推动执政团队强力自我净化、强势自我纠错、强效自我革新的坚定信念,谁也别幻想干了坏事可以“脚底抹油——开溜”,谁也别指望挑战制度底线还能够“牛栏关猫——来去自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