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短裙如何暖人心?

    2014-12-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笑笑 昨天,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本报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他们中的一些男士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特不舒服。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系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12月8日 《大河报》) 事情起因缘于郑州市残联发起“冬季送温暖”活动,给郑州100名肢残人士发放一批爱心物资,而这些爱心物资便是由女装厂家无偿捐赠的“女裙”。这件事为何会引起受赠者如此强烈的反应?为何会让闻者出现一边倒的斥责?其实,慈善之路想走好,还得注意别“瘸腿”。 “好事情做坏”大概就是如此。本来,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反季女装,是从厂家到残联再到残疾人的一种爱心传递。残疾人失去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家里条件大多不理想,在一年四季都需要被“温暖”。而厂家捐赠未售出的女装,也确实是一份“温暖之心”。再想,残联经过多重考虑,认为“男女都发女装,款式、大小不合适,家里人也可以穿,这也是给残疾人的福利”,似乎哪一方都没有出错。但是,慈善不是单纯的给予,更应该是贴心的帮助。若脱离了“贴心”,那么仅仅是给予难免让慈善少了一份“温度”。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很多男士残疾人冬季被送少女裙裤,让“温暖不暖”、“爱心变味”。说到底,就是“爱心”并不“贴心”。 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更容易被触动脆弱敏感的一面。而残联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更应该从各方面呵护残疾人的脆弱心理,而不是“挑战”他们。 其一,针对此次送女装活动,残联若坚持一贯以来的“送温暖”旗号,是“名不副其实”。并不是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向“送温暖”靠拢,更不是只要打着“送温暖”旗号就是“真真的好”。“既然是献爱心,给残疾人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送这干啥?”一位残疾人如是说。因此,善行应该多一些“言而由衷”,莫向“旗号”看齐。 其二,善行需要“贴心”来“注释”。给残疾人以帮助,是给予并不是施舍。此次一共100名肢体残疾人来领衣物,每人领取了2-3件不等,但合身的没有几个,很多人不仅白跑一趟,更同时“消费”了他们对慈善的期待。仅仅站在“官方角度”通知残疾人来领取“温暖”,不如多一些换位思考,把领取物品说明白,这样有针对性、又解释清楚的给予,不是更好吗? “善行善念”绝不是简单的赠送,慈善别急着“跑得快”,更需要“走得稳”,“瘸腿”的慈善缘于“不走心”才让善行“变了味”,因此,这次“反季送裙裤”给所有人以警醒,多想想怎么“走心”的做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