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辨证看待“就业难”

    2015-7-1


    留一线城市门槛提高了

     

        在这个毕业生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季,就业吐槽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火爆刷屏。


        据监测统计,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等新闻热词的相关舆情信息,达到507.82万条,其中微博、微信等信息量最多,近500万条,占到舆情总量的96.6%。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不少大学生在社交软件上吐槽,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


     
    ■吐槽:留一线城市难度更大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也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有关部门缩减了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此外,一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也令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的均价分别为,北京20328元、上海22261元、广州11579元、深圳20596元;而2014年的数据则是,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5286元/平方米;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6894元/平方米,广州、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均价分别为15007元/平方米和、23973元/平方米。


     
    ■心态:辨证看待“就业难”


        有网友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与用人单位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认为,要辨证看待,动不动就以“就业难”来否定高等教育发展成绩则有失偏颇。


        他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毕业生“就业难”现象集中出现在部分新建高校群体中。这部分高校学生,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其就业难不难与高校的关联度不是很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国家和社会给了这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个人素养与国民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他们毕业走向社会面临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各界来共同破解。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和社会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媒体指出,大学生不顾客观条件,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意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的观念到了要改变的时候。


     
    ■联手应对就业高峰期


        高校压力最大的是每年6月,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


        在有关建设性的舆情信息中,24.7%的人认为应鼓励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近20%的人表示应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11.8%的人表示大学教育应注重实践,贴近社会需求;约16%的人认为政府应出台政策扶持创客、创业等。


        “创客时代,政府不应缺位。”部分高校毕业生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以真招实举促进创新、服务创业、助力创客,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专业人士建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果没有深层次改革,仅仅要求学校重视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同时,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要真正“落地”,不能悬在空中好看不好用。(据中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