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20-1-14

    人物介绍

    黄旭华,19242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1月,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10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8119日,黄旭华获公示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20199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同年9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1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声音

    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人物故事

    爱国,就要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辈子,黄旭华将惊涛骇浪般的功勋深潜在人生大海中,终生报国不言悔。

     黄旭华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国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史。他呕心沥血,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开拓发展的精神令人动容;他锲而不舍,为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跨越发展、不懈奋斗的拼劲催人奋进。

    核潜艇,一结缘就是一生

    在那个特殊年代,黄旭华与他从事的工作都是秘密。也正因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更凸显出黄旭华科研工作的独特意义。

    黄旭华一辈子痴迷于核潜艇研究,尽管科研条件艰苦,但因为热爱,他在苦中品尝到了甜。科研是追求真理,充满无限魅力,一旦有突破,其乐无穷。黄旭华说。

    对中国人来说,研制核潜艇是前无古人的伟业,将会遇到的艰难险阻,黄旭华一开始就有心理准备。

    1958年,他从上海到北京报到后,支部书记同他谈话,说了三点: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密了;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越有成绩,越要把自己埋得更深。领导对他说,你能接受这种工作吗?黄旭华毫不犹豫回答:能适应,而且是自然适应。

    科研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奉献精神。尽管知道一辈子只能当无名英雄,黄旭华还是热情高涨。

    临门一脚,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唯一的念头就是进球,这种强烈的求胜之心会湮没可能出现的失败。

    黄旭华做研发也是这个道理。一没专业人才,二没专业知识,三没技术参考资料,尽管研发之路步履维艰,但黄旭华抱着必胜的信心。1958年,黄旭华和同事一起,开始了核潜艇研制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

    没条件创造条件,搞科研不等不靠

    20世纪60年代,核潜艇研制之难,难在这项工作几乎是从零起步。黄旭华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从何下手、从哪打开工作局面的方法问题。

    思想认识,是打开工作局面的总开关。面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错综复杂的矛盾,黄旭华与同事从《矛盾论》和《实践论》两篇哲学著作中汲取智慧,把实践是第一要素和抓好主要矛盾的基本观点应用到核潜艇研制工作中。

    统一思想认识后,黄旭华开始组织大家调查研究。他告诫大家,收集资料时要带上三面镜子:用放大镜,沙里淘金,追踪线索;用显微镜,去粗取精,看清实质;用照妖镜,鉴别真假,去伪存真。

    黄旭华还运用系统论思想,悟出在综合上发展就是创新”“综合出尖端的融合创新之道。他说,越是复杂的尖端工程,越是要利用成熟的技术加以综合集成提高,特别是总体研究设计,更要在综合运用上做文章、下功夫。

    科研条件不具备,可以先启动相关基础工作,边干边创造条件。面对困难,黄旭华又提出骑驴找马的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种菜的办法提升科研能力。

    黄旭华和一代艇的科技人员长期在协作单位蹲点种菜,开展工作。他们先后派出200多名科技人员,到工地去种菜,按照艇的总体设计要求,在工地上和施工方、用户方共同完善设计、处理施工问题。

    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种种技术难关,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让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爱岗敬业,以身试险开先例

    回顾黄旭华科研工作的不易,他的同事、学生和亲属不约而同提到了1988年那次期待已久的深潜试验。

    深潜试验追求的是极限下潜,将下潜到设计的极限深度,这个深度预示着危险。有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遇难的前车之鉴,为确保这次深潜不出意外,各有关单位做好了充足准备。然而,准备工作越充分、越周全,参试人员的精神压力也越大。

    试验前,核潜艇总体建造厂为参试同志拍了生死照,以防万一失败后做个最后的留念。参试的年轻艇员满腔热血,有的甚至写好了遗书。

    看到这个情况,年过花甲的黄旭华立即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参与深潜!

    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深潜,这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单位领导得知后,劝黄旭华不要亲自深潜,但黄旭华坚持参加。他说:深潜不是参加冒险,我对它有信心。而且,万一还有哪个环节疏漏了,我在下面可以及时协助艇长判断和处置。

    黄旭华的决定得到了夫人李世英的支持。李世英与黄旭华一起工作几十年,深知深潜的重要和风险。她宽慰黄旭华说,你是总师,当然要下去,否则将来怎么带这支队伍?你下去,没事的,我在家里等你!

    作为黄旭华的学生,1985年参加工作的中国船舶首席技术专家张锦岚对这次深潜印象深刻。深潜试验是有风险,但有风险不是冒险,是有信心,要拿数据,是紧张不是害怕。张锦岚说,各方面为这次深潜做了周全的准备和预案,漏水了怎么办,故障了怎么办,变形了怎么办……总计准备了28500多条应急处置的预案。

    事实证明,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建造都达到了预期。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中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随同首艇一起深潜也成为佳话。

    在试验艇起浮的过程中,艇上的《快报》请黄旭华题字,激情澎湃的他一挥而就: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的下潜,让全体参与人员在技术上有了主心骨,让全体参试人员在精神上有了巨大鼓舞。中国核潜艇研制周期之短,为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所罕见,这和黄旭华团队的不顾安危、钻研科学是分不开的。

    传道育人,乐当场外指导

    国家未来核潜艇发展正在大步向前,核潜艇装备的持续创新和跨越赶超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如今,黄旭华最牵挂的,就是核潜艇研制事业的人才培养。

    黄旭华主张从工程实践中培养人。几十年来,他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国家培养锻炼了众多科技英才。

    作为70后新一代核潜艇人,中国船舶所属总体研究设计所副所长刘潜一直奋斗在核潜艇研制一线。他说,他们这代人一是照着黄旭华做,消化吸收那代人的工作体系和方法,另外就是接着黄旭华的工作继续干。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的突破,那是因为站在了黄院士那一代人的肩膀上。刘潜说。

    黄旭华对自己的定位是当好青年科研人员的啦啦队长,给他们撑腰,给他们敲锣打鼓。我更愿意当场外指导,不当教练,放手让他们去干,大胆去干。黄旭华说。

    让年轻人放手去干!黄旭华任总师、所领导时如此,退出一线后也是如此。他说,年轻人需要支持、需要鼓励。如今,黄旭华虽年事已高,但他利用做报告、接受采访的机会,苦口婆心地讲故事,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年轻人。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研究永无止境。黄旭华寄语青年一代,高精尖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他希望年轻人勤于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黄旭华是国防科技战线上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一旦许国,便隐姓埋名、无声奉献。黄旭华和老一代核潜艇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完美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感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