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6
警惕“雅好”后面的“芳饵”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黄玉如

    鱼妈妈叮嘱小鱼,“美味总在眼前晃悠,轻易就可到嘴,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这个小故事人们耳熟能详。“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古人两千多年前就这么说了。

    领导干部比之“深泉之鱼”,智商高过亿万倍,自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总有人禁不住“芳饵”的诱惑,心存侥幸,结果自然是“芳饵”没下肚自身反倒成了“盘中餐”。也有些官员原本还讲原则,识得“芳饵”的厉害,但“垂钓者”往往不肯善罢甘休,总要处心积虑寻找破绽,直至猎物就范,而“雅好”极可能就是那道破绽。赖昌星总结贿赂心得时的“名言”——“就怕领导没爱好”,一语道破玄机。

    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原本看不起近乎文盲的“土包子”赖昌星,对他保持着戒心,但经不住名贵字画的诱惑,终因“雅好”将赖视为“知己”,不久便乖乖地为其疯狂走私大开方便之门,终至“一旦陷入其手,势必不可自持,甚至卖身为奴”。可见官员有“雅好”,小人就会有“雅贿”,而“雅贿”就是那裹着钓钩的“芳饵”。

    类似的悲催故事不断在上演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秦玉海“才华横溢”,是个“摄影家”,“摄影家”遮羞布下是收受价值数百万元的摄影器材。“才华横溢”的落马官员还有不少:原副省长兼“玉石鉴赏家”倪发科一次就收受价值350万元的和田玉,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收受字画、玉石等价值1300余万元……

    或确有“雅好”被人钻了空子,或以“雅好”为遮羞布谋求权力“变现”,情节有异但结局相同:“雅好”的主人都没能逃脱钓钩穿嘴的悲催下场。

    有个著名的老故事或能给有“雅好”的官员们一点启示。齐国帅哥邹忌形貌昳丽,“雅好”臭美,某天照过镜子后要和著名的大帅哥“城北徐公”比美。于是乎,其妻、妾皆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后来问客人,也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但邹帅哥“暮寝而思之”,悟到妻妾“美我者”是因为“私我”“畏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位邹帅哥很清醒,认识到客之“欲有求于我也”,并因此成就了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佳话。言语奉承与财物贿赂性质有异,道理却一样。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作为领导干部,自当始终保持清醒,记住有贼在“惦记”着你手中的权力。在“雅好”面前更要时常“暮寝而思之”,时刻警醒自己,那“雅好”就是破绽和“命门”,从而远离裹着钓钩的“芳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