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未必是“金”

    2017-8-23


    来源:四川日报

    袁媛媛

    原标题:“沉默”未必是“金”

        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刊文指出,当前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愈演愈烈,与一些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文章列举了“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等情形,认为领导干部不该罔顾党纪政纪,一味“沉默”,而应该守土有责、敢于担当。


        卡莱尔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沉默是金,意指不常说话的人易取得成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也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一些人往往认为,面对问题,尽量少说甚或不说,这样既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又能在事态发展中进退自如。诚然,有时候沉默确有必要。但是如果领导干部一味掩盖锋芒,不愿揭批假恶丑,不敢与歪风邪气作斗争,那么,这样的行为对工作、对自己、对他人就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因此,干部刻意“沉默”未必是“金”。


        一些干部遇到事情习惯于采取沉默态度,对待问题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想问。一方面,这是“慵懒散浮拖”的表现,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让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是对群众的不负责;另一方面,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挑错指错,势必破坏政治生态。俗话说,红脸出汗,才能真排毒。如果搞避实就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作派,那必将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对一些干部信奉“沉默是金”,必须认真对待,仔细甄别。


        领导干部是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少数,只有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才能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如果面对错误,发现问题,敷衍了事,不指出、不纠正,只会纵容小问题一路演化成大问题。抓好关键少数,要严肃处理不作为的领导干部,让一味沉默不作为者失掉位子,让“好好先生”受到惩戒。另外,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政策机制,如容错机制、激励机制等,让领导干部讲真话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我们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地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面对问题时坦坦荡荡、正义凛然。


        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最近在微博上流传:“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新时期的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有一种时代责任感,走出“沉默”,去洞察点什么,去呼吁点什么,去做点什么,这是公众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期待。